[实用新型]一种血压计及血压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82312.7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压计 血压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压计及血压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血压计作为测量血压的一种重要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的需求,血压计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和轻薄化。
但是目前使用的血压计,由于血压计的血压传感器垂直固定在血压计的主板上,导致血压传感器的气嘴与主板垂直,加上气嘴需要与气管连接,这就导致血压计的整机厚度必须大于血压传感器与气管的厚度之和,从而无法减小血压计的整机厚度;同时,由于气管的方向须与主板平行,导致在血压传感器与气管连接处,必须将气管折弯,从而影响了气管的气密性和使用寿命,使得血压计的测量精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压计及血压测量系统,以解决血压计的整机厚度较大以及与气嘴连接的气管需要折弯的技术问题,使得血压计小型化且测量精度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包括主板、血压传感器和传感器安装板,所述传感器安装板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所述血压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血压传感器上设有用于与气管连接的气嘴,且所述气嘴与所述主板平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安装板与所述主板垂直,所述血压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安装板垂直,所述气嘴与所述血压传感器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板的侧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板的正面的中间部位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板上设有插针,所述传感器安装板上设有接口,所述传感器安装板的所述接口插接在所述主板的所述插针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板上设有接口,所述传感器安装板上设有插头,所述主板的所述接口插接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板的所述插针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血压计还包括外壳,所述传感器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板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扣为2个。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血压测量系统,包括所述的血压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及血压测量系统,包括主板、血压传感器和传感器安装板,血压传感器上设有用于与气管连接的气嘴,由于血压传感器的气嘴与主板平行,使得血压计的整机厚度无须包括血压传感器的气嘴的长度和气管的厚度,从而减少了血压计的整机厚度;同时,由于血压传感器的气嘴与主板平行,因而气管在无需弯折的情况下直接与血压传感器的气嘴对接,就可以使得气管的走向与主板平行,从而提高了所述气管的气密性和使用寿命,使得血压计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漏气,从而提高了血压计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安装板设于主板侧面的血压计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安装板设于主板中间部位的血压计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安装板与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主板;11、插针;2、血压传感器;21、气嘴;3、传感器安装板;31、接口;4、外壳;4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压计,其包括主板1、血压传感器2和传感器安装板3,所述传感器安装板3与所述主板1固定连接,所述血压传感器2与所述传感器安装板3固定连接,所述血压传感器2上设有用于与气管连接的气嘴21,且所述气嘴21与所述主板1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血压传感器2的所述气嘴21与所述主板1平行,使得血压计的整机厚度无须包括所述血压传感器2的所述气嘴21的长度和所述气管的厚度,从而减少了血压计的整机厚度。
此外,由于所述血压传感器2的所述气嘴21与所述主板1平行,因而所述气管在无需弯折的情况下直接与所述血压传感器2的所述气嘴21对接,就可以使得所述气管的走向与所述主板1平行,从而提高了所述气管的气密性和使用寿命,使得血压计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漏气,从而提高了血压计的测量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82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相关的亲和肽
- 下一篇:PICC心电定位联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