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艾灸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72116.4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4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培;焦亚桂;焦大勇;牛艳;李全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培;焦亚桂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22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艾灸 操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艾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艾灸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利用艾条燃烧所产生的温度熏烤体表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具有温经散寒、消淤散结、行气活血的功效。传统的艾灸是艾灸者手持艾条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手持固定方法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临床上在给患者做艾灸时,一般均为医护人员用手握持操作,很难做到保持距离恒定,无法做到体表穴位的准确熏烤;艾灰所产生的艾灰如不及时弹落,既影响热力传导也使临床不够整洁;在进行艾灸时,护士需随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以便及时调整距离,给双方都带来了不便;由于艾灸时均需要护士手持进行操作,过远达不到治疗效果,过近容易灼伤患者,加大了护士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提高了综合治疗成本。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艾灸装置[申请号:CN201520505768.4],包括固定底座、调位元件及控温元件,该调位元件连接该固定底座与该控温元件,该控温元件包括艾条卡口及与该艾条卡口连接的安全网罩,该艾条卡口连接于该安全网罩与该调位元件之间。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但是不能通过自动调节艾条的位置使得艾条的燃烧端与皮肤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够调节艾条位置的智能艾灸操作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智能艾灸操作装置包括网状支架,所述的网状支架上设有能够固定艾条的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的上端连接有能够推动艾条纵向移动的推进器,所述的固定装置的下端连接有能够检测艾条燃烧端是否燃尽的检测机构,所述的检测机构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网状支架上设有能够承接艾灰的艾灸接收装置。将艾条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艾条燃烧端燃尽,则控制机构控制推进器推动艾条纵向下移,使得艾条的燃烧端与皮肤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利于准确熏烤,提高了疗效。
在上述的智能艾灸操作装置中,所述的固定装置的下端还连接有能够检测艾灸处皮肤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的温度检测机构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温度检测机构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推进器推动艾条纵向移动,从而自动调节艾灸处皮肤的温度。
在上述的智能艾灸操作装置中,固定装置的下端还连接有能够检测艾条燃烧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机构,所述的距离检测机构与控制机构相连接。在初始设定时,距离检测机构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推进器推动艾条纵向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在上述的智能艾灸操作装置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与艾条相配合的固定筒,所述的固定筒的上端敞口形成进口,固定筒的下端敞口形成出口,所述的出口端设有与艾条相配合的艾条挡位环,所述的艾条挡位环的直径小于固定筒的直径。艾条挡位环避免艾条过度下移,避免艾条灼伤皮肤。
在上述的智能艾灸操作装置中,所述的艾灸接收装置包括接灰板,所述的接灰板上开有艾条燃烧端插入的燃烧槽,所述的燃烧槽上开有若干通气孔,所述的接灰板的下部连接有集灰盒。接灰板承接艾条燃烧脱落的艾灰,艾灰由于重力作用顺着滑灰槽进入到集灰盒中,能够避免避免因艾灰堆积而降低治疗效果。
在上述的智能艾灸操作装置中,所述的燃烧槽和集灰盒之间通过倾斜设置在滑灰槽相连接,所述的滑灰槽开设在接灰板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智能艾灸操作装置的优点在于:将艾条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艾条燃烧端燃尽,则控制机构控制推进器推动艾条纵向下移,使得艾条的燃烧端与皮肤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利于准确熏烤,提高了疗效。温度检测机构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推进器推动艾条纵向移动,从而自动调节艾灸处皮肤的温度。在初始设定时,距离检测机构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推进器推动艾条纵向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接灰板承接艾条燃烧脱落的艾灰,艾灰由于重力作用顺着滑灰槽进入到集灰盒中,能够避免避免因艾灰堆积而降低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网状支架1、固定装置2、推进器3、检测机构4、控制机构5、温度检测机构6、距离检测机构7、固定筒8、艾条挡位环9、接灰板10、燃烧槽11、集灰盒12、滑灰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培;焦亚桂,未经杨培;焦亚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721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