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处理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68805.6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4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罗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璐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苏庆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处理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处理模块,属于臭氧脱硝尾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对臭氧进行催化处理使其分解成氧气,例如CN20250590U公开的臭氧发生器的尾气处理装置。其采用臭氧接触池、预热区、加热元件、除雾装置和催化反应区等,该尾气处理装置能够分解臭氧接触池的臭氧气体,防止臭氧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催化反应区前设置的除雾装置,减少催化区域的水滴,连通臭氧破坏器和臭氧接触池的底部,使水滴冷凝回流至臭氧接触池。该技术方案中采用臭氧接触池分解臭氧气体,容易使臭氧饱和或者趋于饱和,所以此时会降低臭氧的吸附效率。
CN103304018A公开了一种臭氧尾气强化臭氧氧化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使臭氧氧化反应尾气中的臭氧和氧气电催化还原为过氧化氢;所述过氧化氢催化臭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矿化分解。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连通的预电解单元和臭氧氧化单元;所述臭氧氧化单元的尾气出口连入预电解单元。通过本发明,不仅充分利用了尾气中的氧气和臭氧资源,不需破坏处理,同时强化了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
CN103183434A公开了不排放含臭氧尾气的大容量微波光催化废水降解装置,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存在催化剂拦截环节偏弱、反应器单罐废水处理量偏小以及内部液体大循环强度不足、降解反应终点时刻难辨明等等问题,本案旨在一揽子地解决上述系列问题。本案在反应器内部的内设无极紫外灯的石英管的外围邻近处架设金属笼,将微波约束在一个有限的空域内,藉此达成单罐处理量的大幅提升;金属笼的正下方并且架设用于强化液体循环的喇叭筒状构件;并以外置的级联的三级反冲洗式过滤器达成针对催化剂微粒的精细拦截;其滤芯选材不再受限;尾气排放口处并装设有臭氧传感器,其所输出的电讯号传送给联接磁控管及空气泵的电源控制器。
上述三个专利均采用复杂的结构,对于实施和使用者来说,其成本较高,很难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尾气处理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气处理模块,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对尾气中的臭氧进行催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尾气处理模块,包括外罩体和催化载体,所述外罩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催化载体填充所述外罩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催化载体为多孔状透气结构。
所述催化载体设有多个,沿着外罩体的轴向并排安装在所述外罩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催化载体设为蜂窝状多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催化载体设为方孔或三角形多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催化载体的表面覆盖有催化颗粒。
优选地,所述催化颗粒通过粘接、喷涂的方式附着在所述催化载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外罩体的内表面覆盖有催化颗粒。
优选地,所述催化颗粒为氧化铜或三氧化二铝。
优选地,所述氧化铜或三氧化二铝颗粒的粒径为50-500nm。
优选地,所述催化颗粒的厚度为100nm-1mm。
优选地,所述外罩体设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或异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模块,通过多孔透气结构的催化载体增大了尾气与催化载体的接触面积,并进一步的通过在催化载体上,所述催化颗粒可以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积,达到将尾气中的臭氧全部催化分解成氧气,使臭氧排放降低至符合安全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模块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模块,包括外罩体1和催化载体2,所述外罩体1为筒状结构,所述催化载体2填充所述外罩体1的内部空间,所述催化载体2为多孔状透气结构。
所述催化载体2设有多个,沿着外罩体的轴向并排安装在所述外罩体的内部。采用串接结构的催化载体2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烟气的路径,增加烟气与催化载体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所述催化载体2设为蜂窝状多孔结构。采用蜂窝状的结构,可以使所述催化载体的稳定性更好,并且接触面积更大,易于生产,并且使用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璐,未经罗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368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阶梯金手指的单板及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减排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