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94671.8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翟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F15/689 | 分类号: | E05F15/689;E06B3/58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6 | 代理人: | 李中华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窗 玻璃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门构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是汽车门窗玻璃的升降机构,主要分电动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与手动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两大类。由于摇把式的手动升降方式占据车内空间较大且不美观,现在许多轿车门窗玻璃的升降(关闭和开启)已经抛弃了手动升降方式,改用按钮式的电动升降方式,即使用电动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
车用玻璃的升降主要依靠安装于车门内的升降器、与升降器连接导轨及沿轨道轴向滑移的车窗托架构成,车窗托架包括有支撑板、设于支撑板上并托起玻璃的托件、与导轨适配的滑动件,托件上设有与支撑板通过螺钉安装的安装孔及容置玻璃的容置槽,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在汽车玻璃上打孔,再将汽车玻璃装配入托件上,加工工序繁琐,在使用过程中,同时容易损毁玻璃,玻璃的多次快速升降对滑槽有一定的磨损,几千次以后磨损较多,导致滑槽与导轨之间的间隙扩大,玻璃在升降过程中有抖动引起顾客的抱怨。也有一些公司尝试通过粘合剂形成粘接固定,但是这种固定不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玻璃升降器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简化了安装过程,在生产时直接装配就可实现固定,同时能够牢固固定,避免在升降过程中玻璃窗抖动及磨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牵引装置和车窗托架,驱动装置与牵引装置连接,牵引装置与车窗托架连接,车窗托架在牵引装置的带动下实现上、下移动,所述车窗托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构成了玻璃卡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与支撑部通过扭簧铰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内设置有甲磁铁块,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内设置有乙磁铁块,所述甲磁铁块与所述乙磁铁块相对设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将汽车玻璃直接装配进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构成的玻璃卡槽内,甲磁铁块与乙磁铁块运用异性相吸原理,可以让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自动夹紧,省去对汽车玻璃打孔和安装的繁琐程序。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玻璃卡槽内侧面设置有柔性层,柔性层覆盖甲磁铁块与乙磁铁块,柔性层起到减震和避免汽车玻璃磨损的功能,安全实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磁铁块为铝铁硼磁铁块。这样设置,采用磁性较强的铝铁硼磁铁块,便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将玻璃夹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在原始状态下所述的第二支撑部上部偏向于第一支撑部。这样设置,由于第二支撑部偏向于第一支撑部,形成了上端小下端大的玻璃卡槽,玻璃卡槽能够对玻璃施加较大的压紧力,进而将汽车玻璃固定的更加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卷绳筒、绳索部件和线缆,卷绳筒的转轴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线缆穿过绳索部件与卷绳筒连接,线缆的一端与车窗托架的上端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与车窗托架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窗托架滑动设置于导轨上,导轨通过导轨支架固定。进一步地,导轨的两端设置有导线轮,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线缆在被拉动的过程中顺畅的滑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汽车车窗玻璃升降机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将汽车玻璃直接装配进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构成的玻璃卡槽内,磁铁块可以让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自动夹紧,省去对汽车玻璃打孔和安装的繁琐程序,玻璃卡槽内设置的柔性层起到减震和避免汽车玻璃磨损的功能,加工和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窗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946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