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蛋白的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5690.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单宝龙;陈雷;王春凤;谷巍;陈玉春;姜延龙;王红;赵倩;高绪娜;郭婷婷;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02F3/32;A23K10/18;A23K50/80;C12R1/89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球藻 保藏 藻株 蛋白 中国典型培养物 蛋白生产 饲料制备 培养基 降解率 接种量 装液量 氨氮 总氮 总磷 接种 污水处理 筛选 高产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小球藻,命名为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BL‑ch1,已于2016年11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626。该藻株的培养方法为:将藻株接种至培养基上,接种量为5‑15%,装液量为400‑800mL/L,初始pH为6.0‑8.0,培养温度28℃‑33℃。本发明筛选得到的小球藻,其蛋白含量高,而且对总氮、总磷、氨氮的降解率高,可以用于蛋白生产、饲料制备、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高产蛋白的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属于藻类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自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初级生产者,在整个物质循环中作用巨大,生产效率高,发展前景诱人。微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利用大量氮磷元素,因此可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后处理单元培养微藻进行脱氮除磷深度净化污水,早在1957年Oswald等就建议将微型藻类用来作为一种取代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的生物系统。此后建立在人工模式水体藻菌共生自净原理基础上的氧化塘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另外,微藻还具有生长快、收获期短、富含油脂、光合利用效率高等特点,可以作为食品和生物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有关利用微藻治理废水以及作为食品和生物能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大多处在藻种筛选的实验室小试阶段,而且从已有报道来看,所利用的藻株普遍存在培养条件要求高、蛋白产量低、藻细胞壁相对较厚导致蛋白难以被有机体利用等问题,而难以实现广泛应用。因此,筛选优良的藻种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高产蛋白的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株小球藻,命名为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BL-ch1,已于2016年11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626。
该藻株分离自山东泰安宁阳猪场的粪便池和粪污排放沟渠,藻株为单细胞,球形,细胞壁薄,细胞直径3-6μm。细胞绿色,色素体杯状,占细胞大部分,具有一个蛋白核。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株高产蛋白的小球藻的培养方法,步骤为:将藻株接种至培养基上,接种量为5-15%(优选为10%),装液量为400-800mL/L(优选为600mL/L),初始pH为6.0-8.0(优选为7.0),培养温度28℃-33℃。
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培养基的组成为:在朱氏10号培养基中添加1‰葡萄糖、0.1‰磷酸氢二钾、0.1‰尿素和0.1‰甘氨酸。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小球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经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小球藻对污水中总氮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4.31%,对总磷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0.07%,对氨氮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9.21%。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极佳。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小球藻在蛋白生产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方法为:将小球藻按上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得到藻液;将藻液离心,浓缩,干燥,即得含有蛋白的藻粉。
上述小球藻在制备水产动物开口饵料和/或鱼粉替代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筛选得到的小球藻,其蛋白含量可以高达71%以上,而且,在高产蛋白的同时,本发明的小球藻对污水中总氮、总磷、氨氮的降解率高,可以用于蛋白生产、饲料制备、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5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