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嵌段共聚物的载药胶束系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5121.3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9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龙;傅康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31/4745;A61K47/32;A61P35/00;C08F29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嵌段 共聚物 胶束 系统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嵌段共聚物P(tBA)-b-P(DMAEMA-co-PEGMA)的载药胶束系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加之对疾病原理的深入认识,人们不断开发出新的药物来治疗对应的疾病。但目前已开发药物中,大多数药物的活性成分为难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这部分药物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度低,药物治疗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水平。正是如此,目前新药开发的瓶颈问题正是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使得该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疗效。因此,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使药物在体液和组织中的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对于口服药物的吸收过程而言,药物的溶出速率是药物吸收的瓶颈,通常溶出速率是吸收速率的限制条件。综上所述,使用不同的制剂手段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便成了目前药物控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传统的药剂学增溶方法有超细粉碎、添加增溶剂或助溶剂、有效成分成盐、遴选合适的晶型、改变难溶性药物的分子结构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种种不足,例如有的方法成本过高,有的影响药物疗效,有的加入大量助剂或对人体存在毒副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嵌段共聚物胶束载药系统。多嵌段共聚物P(tBA)-b-P(DMAEMA-co-PEGMA)具有两亲性,在水溶液中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很容易发生自组装行为,且自组装后的胶束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增容效果好等优点,并且该聚合物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因此本发明利用该聚合物自组装后所得胶束的这些特点,采用物理包埋的方法将多嵌段共聚物P(tBA)-b-P(DMAEMA-co-PEGMA)胶束携带难溶性药物,来达到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实现药物靶向释放等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多嵌段共聚物P(tBA)-b-P(DMAEMA-co-PEGMA)的载药胶束系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嵌段共聚物P(tBA)-b-P(DMAEMA-co-PEGMA)的负载难溶性药物的载药胶束系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RAFT聚合法合成一种多嵌段共聚物P(tBA)-b-P(DMAEMA-co-PEGMA),然后将P(tBA)-b-P(DMAEMA-co-PEGMA)与难溶性药物喜树碱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配置成一定浓度的胶束溶液,对胶束溶液进行透析,透析结束后冷冻干燥即可得到P(tBA)-b-P(DMAEMA-co-PEGMA)载药胶束,再将该载药胶束溶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即可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嵌段共聚物的载药胶束系统的制备方法,所述多嵌段共聚物为P(tBA)-b-P(DMAEMA-co-PEGMA),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这里,m=80~2000, n=80~2000
具体步骤如下:
(1) 多嵌段共聚物P(tBA)-b-P(DMAEMA-co-PEGMA)的合成
称量1~5 g丙烯酸叔丁酯(tBA)置于50 mL单口圆底烧瓶中,取5~50 mg 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和1~8 mg偶氮二异丁腈于50 mL烧杯中,加入5~15 mL二氧六环溶解。然后将两者混合,通过“T型”三通,对单口烧瓶在0 ℃下抽真空,并通入氮气。在氮气保护下置于60~90 ℃油浴下反应6~24 h,均匀磁力搅拌。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于冰水浴中冷却后通大气,将冷却后的溶液滴加到100~400 mL甲醇/水(v : v = 2 : 1)混合溶液中,静置2~6 h,除去上层液体,得到底部淡粉色沉淀。重复以上沉淀步骤2~3次,最后将样品在30~50 ℃下真空干燥12~72 h,得到淡粉色聚丙烯酸叔丁酯(P(tB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5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支架的保健鼠标垫
- 下一篇:姜黄素纳米胶束口服混悬液、凝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