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识别技术的智能安全锁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117.2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0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元;李晓林;任华军;李忠旺;柴利飞;李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4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识别 技术 智能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识别技术的智能安全锁具,包括用于发射激光密码信号的激光钥匙及用于开启锁具的锁芯,激光钥匙包括用于发射激光信号的激光发射模块、用于驱动激光发射模块工作的驱动模块、用于对激光信号进行加密的动态编码加密模块及用于对激光信号进行准直的发射透镜,锁芯包括用于接收激光信号的接收透镜、用于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整理的激光探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识别的信号识别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解码的动态编码解密模块及机械锁芯。本发明结构简单,不仅能够提高锁具的安全性,且保密性强,不易复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锁,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激光识别技术的智能安全锁具。
背景技术
锁具是一种用于保护个人财产的产品,目的在于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及隐私安全。在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中,性能良好、安全性高的锁具时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
现有的锁具一般包括机械锁、指纹锁和密码锁,机械锁利用不同齿形的钥匙和锁芯的配合来开启,但是钥匙的齿形很容易被复制,而且机械锁的钥匙容易丢失,无论谁捡到钥匙都能轻易地打开锁具,造成锁具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指纹锁利用人类指纹的独特性,通过光学指纹识别系统来对指纹进行识别,但是光学指纹识别系统的误判率较高,且每次使用指纹时都会在光学指纹识别系统上留下用户的指纹痕迹,而这些指纹痕迹存在被复制的风险,此外,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制造指纹手模的设备,对用户而言使用起来不够安全;而密码锁的密码很容易被破解或窃取,安全性更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识别技术的智能安全锁具,能够提高锁具的安全性,且保密性强,不易复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激光识别技术的智能安全锁具,包括用于发射激光密码信号的激光钥匙及用于开启锁具的锁芯,所述激光钥匙包括用于发射激光信号的激光发射模块、用于驱动激光发射模块工作的驱动模块、用于对激光信号进行加密的动态编码加密模块及用于对激光信号进行准直的发射透镜,所述动态编码加密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激光发射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发射透镜设置于激光发射模块的前端;
所述锁芯包括用于接收激光信号的接收透镜、用于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整理的激光探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识别的信号识别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解码的动态编码解密模块及机械锁芯,接收透镜设置于激光探测模块的前端,激光探测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信号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动态编码解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动态编码解密模块的输出端与机械锁芯相连;
所述驱动模块控制激光发射模块发射激光信号,激光信号经发射透镜发射出去,接收透镜接收到激光编码信号后,再经激光探测模块进行整理,然后由信号识别模块对整理之后的激光编码进行进行识别,最后由动态编码解密模块进行认证,若激光钥匙相匹配,则锁芯开启。
所述激光探测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光电二极管、取样电阻、降噪电路、放大电路及整形电路,整形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识别模块相连。
所述锁芯还包括状态识别模块和WIFI模块,状态识别模块与机械锁芯相连,状态识别模块的输出端经WIFI模块连接远程设备。
所述发射透镜和接收透镜均采用凸透镜。
所述激光钥匙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驱动模块相连。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激光识别技术引入传统锁具中,利用激光发射设备代替普通机械钥匙,利用激光接收设备代替机械锁芯,利用激光信号的保密性和不可复制性,来防止锁具被入侵或破解,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