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芯金属板材及其铆接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5719.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季坤;陈仲明;许庆国;朱永祥;刘家顺;李松林;魏勇;崔志国;罗飞侠;曾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4 | 分类号: | B21J15/14;B21J15/42;F16S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板材 及其 铆接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芯金属板材及其铆接成型方法。所述夹芯金属板材具有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主要由铆钉依次铆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中间板和第二面板组成,所述中间板为钢板、且中间板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厚度分别≤0.8mm,所述铆钉的两端端部齐平于对应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表面的平面度分别≤0.4mm。本发明使中间板‑钢板被两面的面板所包覆,而且两侧的面板在中间板的对应表面以高平面度牢固、可靠的成型,既满足了工业设备或工业系统的高精度使用技术要求,又有效地确保了中间板能够长效服役,可靠性好,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材、尤其是高平面度技术要求的金属板材,具体是一种夹芯金属板材,以及该金属板材铆接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设备或工业系统的设计方案中,为了实现高安全性的结构成型和/或实现控制性功能,通常会涉及到金属板材、尤其是钢板(例如控制板或门板等),而且要求所使用的金属板材的结构精度非常的高,这一高精度技术要求的一大关键点便是平面度。
目前,应用于工业设备或工业系统的金属板材、尤其是钢板(为了方便区分,下称结构板),通常是裸板结构,即所使用的结构板仅为高平面度的一层,无防护结构。如此,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和服役环境的变化,结构板的表面通常会发生腐蚀、磨损等现象,进而达不到工业设备或工业系统的设计技术要求,需要停机进行结构板的更换处理。这种结构板的更换处理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工业设备或工业系统的运行和建设经济性,而且存在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若能开发出一种带有保护面板的夹芯结构的金属板材,即将结构板夹持在两块保护面板之间,必然能够对应用于工业设备或工业系统中的结构板形成良好的保护,确保其长效服役;若在服役过程中整个金属板材的表面被腐蚀或磨损,确需更换维护时,则仅更换掉结构板上的保护面板即可,不会影响结构板的更换,从而相较结构板本身的更换而言,技术难度和经济性具有显著性的改善。
然而,由于中间板本身为高平面度技术要求的金属材料、尤其是钢板,以及要求所成型的整个夹芯结构金属板材的技术精度高,从而导致保护面板无法轻易而牢固地固定于中间板上。加之,夹芯结构金属板材所采用的保护面板只能是厚度较薄的金属板材、甚至是超薄的金属板材,无论采取哪种可靠地连接固定方式,都会影响到所成型的整个夹芯结构金属板材的表面平面度的变化,进而达不到工业设备或工业系统设计要求的高精度。如此,增大了带保护面板的高精度夹芯金属板材的开发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带保护面板的高平面度金属板材的市场和技术需求,自主研发一种高平面度的夹芯金属板材。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目的之一的金属板材结构特性、技术要求和成型难度,自主研发一种能够可靠、有效地确保夹芯金属板材以高平面度实现铆接成型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夹芯金属板材,具有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主要由铆钉依次铆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中间板和第二面板组成,所述中间板为钢板、且中间板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厚度分别≤0.8mm,所述铆钉的两端端部齐平于对应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表面的平面度分别≤0.4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板材本体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为整体结构、呈U型状成型,所述整体结构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夹层空间的宽度匹配于板材本体的中间板的厚度。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二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述夹芯金属板材的铆接成型方法,所述铆接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 根据设计要求对组成板材本体的第一面板、中间板和第二面板分别下料,并根据设计的铆接部位在中间板上加工出通孔结构的铆接孔,中间板上的每一铆接孔的两端分别为对应设计要求的坡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5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