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空间密频结构的稳定自适应模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2385.1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7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潇翔;何英姿;魏春岭;汤亮;张军;林波;范炜;陈守磊;石恒;苏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主动振动控制 参数向量 模糊规则 解析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非线性映射 实际控制量 输出控制量 模糊 传统控制 结构模型 模态空间 模态控制 输入振动 投影算法 振动抑制 可控度 控制量 鲁棒性 一阶 主模 溢出 直观 引入 转化 优化 矛盾 | ||
一种针对空间密频结构的稳定自适应模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基于独立模态空间为每一阶主模态设计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最终将求得的模态控制量转化为实际控制量。模糊规则基于解析表达,实现了从输入振动信息到输出控制量的非线性映射,计算简便直观,并引入投影算法设计解析模糊规则的参数向量自适应律,提高对密频结构模型不确知性和溢出问题的鲁棒性,相比于传统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振动抑制效果。同时,约束了参数向量的界,避免模糊规则过度修改造成不稳定。此外,参数向量的自适应律优化了控制量的非线性组织能力,降低了对控制能量的需求,很好地处理了密频结构低可控度与主动振动控制中作动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空间密频结构的稳定自适应模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适用于带有超大机械口径天线的电子侦察、微波遥感等复杂卫星,可提高平台姿态性能指标和大天线指向精度,并在多天线指向、挠性大载荷运动等空间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技术
复杂航天器为实现较高的分辨率和天线增益,常带有超大尺寸天线。这对发射平台而言是巨大的负荷,只能通过减小天线质量密度和采用发射收拢、在轨展开的手段来实现。这类材料上超轻超薄、结构上由基本框架周期性延伸拼接而成的挠性结构,其动力学特征体现为大挠度、弱阻尼、模态频率低且密集,属于典型的空间密频结构。这类结构受到空间环境、姿轨控制作用的影响,极易引发挠性振动,不仅严重影响天线指向精度,而且容易造成结构疲劳损伤,更重要的是因其与航天器主体运动高度耦合,将严重影响航天器的姿态精度和稳定度,甚至导致控制系统失稳。
近年来,航天器超静平台以及高性能有效载荷的任务目标不断推广,空间结构的振动控制受到了高度重视。现有的振动控制技术,大致可分为被动振动控制和主动振动控制两种:被动振动控制以频带隔离技术为主,基本思想是依靠改变结构的力学特性,或者压缩控制系统带宽来避免激发模态振动。主动振动控制则是以被控结构对象的振动信息作为反馈,通过设计控制律,对结构主动施加控制作用来改善系统动态特性。
目前复杂任务需求迫使控制系统采用更高的带宽,同时空间密频结构往往具有低频特性,这就使得许多振动模态落在主要干扰频带以及必要控制带宽以内,单纯靠压低控制带宽避免激励振动的手段难以奏效。通过吸振、隔振及阻振来改变结构特性的被动减振方式控制量相对较小,且设计制造完成后性能不易改变,难以适应空间结构的复杂应用要求。因此,以控制器设计为核心的主动振动控制以其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成为空间结构振动抑制的主要技术途径。
然而,挠性大天线周期性构型引起的低频段模态密集问题,是掣肘主动振动控制在轨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包含密集模态的结构,称为密频结构。对于模态密集程度的界定,目前主要有从频率间隔角度出发的判断准则和从振型变化角度出发的振型灵敏度判别法,各类界定方法都是主要考虑密集模态所容易引发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例如模态辨识、结构模态分析和振动控制等。无论以何种方法界定模态密集程度,直观上看,模态密集一定是在很窄的一段频率间隔内分布有很多固有频率。结构频率密集给主动振动控制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1)密频结构的模态不稳定特性引起模型不确知性,即微小的结构参数摄动可能引起模态参数的巨大变化,因此设计控制器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不确知性的影响;(2)由于传感器和作动器数目有限,密频结构的低阶控制中,控制方法必须处理密集模态低可控度与主动振动控制中作动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3)密集模态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将加剧控制溢出和观测溢出问题,必须从控制设计上探索对溢出问题鲁棒性强的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有针对性的研究还很有限,少数成果主要以帆板或臂杆为对象,仅限于考虑一对密集模态。实际上,大规模的抛物面天线或网状天线通常包含一簇密集模态,这些模态的频率在低频段连续分布。由于缺乏对密频结构有效的低阶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导致需要大量的作动器,使得控制系统复杂、代价昂贵,甚至难以实现对这类结构稳定的振动抑制。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2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