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冰组件及制冰腔体的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0271.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2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邵阳;司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C1/00 | 分类号: | F25C1/00;F25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何佩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制冰腔体 温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制冰组件,包括制冰腔体、安装在制冰腔体内部上部的制冰机(1),以及位于制冰腔体内部下部的储冰盒(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活动隔板(3),所述活动隔板(3)设置在制冰机(1)与储冰盒(2)之间的用于连通或分隔制冰机(1)和储冰盒(2),所述活动隔板(3)将制冰腔体分隔为制冰区和储冰区两部分;
风扇(5),所述风扇(5)设置在制冰腔体上端的开口处;
储冰区温度传感器(8),所述储冰区温度传感器(8)位于储冰盒下部并连接在储冰盒的内壁上,用于采集储冰区实际温度;
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储冰区温度传感器(8)相连接并接收储冰区温度传感器(8)采集的储冰区实际温度,所述微处理器与风扇(5)相连接并控制风扇(5)的运行模式;
所述活动隔板(3)上设有通风口(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冰区温度传感器(7),所述制冰区温度传感器(7)位于制冰机(1)的上方并连接在制冰腔体内壁上,用于采集制冰区实际温度;所述微处理器与制冰区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并接收制冰区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制冰区实际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隔板(4),所述固定隔板(4)的一端与制冰腔体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隔板(3)的一端与制冰腔体的一侧壁相连接并以连接端为转动轴转动,所述活动隔板(3)非连接端与固定隔板(4)相接触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隔板(3)上的多个通风口(33)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隔板(3)包括隔板本体(31)和两个连接耳(32),所述两个连接耳(32)固定连接在隔板本体(31)一端的两侧;所述制冰腔体内壁上具有向内延伸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耳(32)分别与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隔板本体(3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口(33),所述隔板本体(31)的另一端与固定隔板(4)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隔板(3)的重心和所述活动隔板(3)的旋转中心在同一竖直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制冰腔体内壁和隔板本体(31)之间的弹性复位件,所述隔板本体(31)在外力作用下与固定隔板(4)相分离,在外力结束后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恢复至与固定隔板(4)相接触的位置。
8.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冰组件,所述制冰组件安装在冰箱门体上或者是冰箱的储藏腔内。
9.一种制冰腔体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冰组件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1)在微处理器内设置储冰区预设温度W2;
2)储冰区温度传感器采集储冰区的实际温度T2并传递至微处理器中;
3)微处理器通过比较分析储冰区预设温度W2和储冰区的实际温度T2的关系,控制风扇的运行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冰腔体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情况:
3-1)在制冰功能开启时,在制冰过程中,
若W2>T2,风扇低转速运行,
若W2<T2,风扇高转速运行;
3-2)在制冰功能开启时,在脱冰或者注水的过程中,风扇停止转动;
3-3)在制冰功能关闭时,
若W2>T2,风扇停止转动,
若W2<T2,风扇低转速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02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油基聚氨酯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安全装置的气缸致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