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界面稳定性正极材料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9283.4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泽勋;陈敏;周宇;商士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1 | 分类号: | H01M4/1391;H01M4/62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于海东 |
地址: | 411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界面 稳定性 正极 材料 合成 方法 | ||
一种高界面稳定性正极材料合成方法,主要过程为:先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基体,再结合液相包覆和自蔓延法低温热处理,得到目标产品。目标产品包括本体材料和包覆层,本体结构式可表示为LixMO2,0.9≦x≦1.2,M=Co、Ni、Mn、Al中的一种或多种;包覆层为α‑LiAlO2。本发明先测定基体表面游离Li,然后加入等计量比的Al源以及自蔓延烧结所需的有机物,随后在低温下自蔓延烧结合成表面包覆层,该方法能最大限度降低表面游离Li,并避免基体内部Li的脱出,同时在基体表面形成耐电解液腐蚀的包覆层,所得材料界面稳定性高,不易吸水,加工性能好,高温性能和安全性能出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体为一种高界面稳定性正极材料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和成本的关键。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以及以镍为主要成分的多元材料,合成方法一般为高温烧结法,先将锂原料和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前驱体混合,然后通过高温烧结,使锂离子在高温下扩散渗透进入前驱体内,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在制作锂离子电池时,将正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有机溶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调配混合成浆料,然后将浆料涂布在铝箔表面而制成极片。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以隔膜隔离,注入电解液作为锂离子传导介质,由此而组装成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通过电解液和隔膜嵌入负极材料;放电时则锂离子从负极脱出回到正极,一次充放电过程即为一个循环。
正极材料的颗粒表面是与空气、电解液、隔膜等直接接触的界面,其稳定性直接影响材料加工性能、电性能和安全性能。如果表面稳定性差,一方面,正极浆料将因吸水而凝聚或结成果冻状,极片也容易吸水脆化或掉粉,无法组装成电池;另一方面,材料会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伴随Li离子的溶解、材料本体Li的脱出以及电解液的分解,导致电池容量和寿命加速衰减,同时可能由于产生气体和大量放热而引起安全事故。综上所述,界面稳定性成为影响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材料性能改善的焦点。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交通工具领域应用的普及,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亟待找到一种可改善材料界面稳定性的方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合成后都处于富锂状态,锂离子以材料本体晶体结构中的Li和表面游离态Li两种方式存在,两者达到动态平衡。材料表面的Li以Li2CO3或LiOH等化合态方式附着于颗粒表面,极易吸水并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浆料稳定性变差、循环性能衰减甚至跳水、安全性能恶化。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水洗、包覆并结合较高温度的热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当表面游离Li降低时,高温热处理会使得锂离子从晶体结构中脱出而破坏晶体结构稳定性。因此,如何降低材料游离态的Li,同时降低热处理温度以抑制材料本体Li的析出成为提高正极材料表面稳定性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界面稳定性正极材料合成方法,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界面稳定性正极材料合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按摩尔比Li:M=0.9~1.2称取Li化合物、M化合物、造孔剂置于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后,置于气氛炉中经预烧、高温烧结后制得正极材料基体LixMO2;
S2:测定步骤S1所得基体表面游离Li含量,按摩尔比游离Li:Al=1:1称取Al化合物,分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60~120min得到包覆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9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