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85541.1 申请日: 2016-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6613349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发明(设计)人: 黄飞;唐蜀昆;洪俊彦;李周娴;赵庆芳 申请(专利权)人: 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C05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65000 云南省普***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耳袋料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耳又名金黄银耳或黄金银耳,俗称脑耳、金木耳,属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异隔担子菌亚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金耳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用菌,除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外,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硒、锗元素及核黄素。金耳有止咳化痰、调气定喘、降低血糖、增强免疫、调节代谢、保肝降脂、排除毒素、增强造血功能、滋润肌肤、抗衰老、增强记忆力、改善睡眠状况等药理保健作用。

金耳是一种木腐菌,同时也是一种寄生菌,由于金耳对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利用能力较差,在自然条件下需依靠与其伴生的毛韧革提供营养才能生长。目前金耳的生产主要通过椴木栽培,椴木栽培需要耗费大量木材,生产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不能很好推广。发明专利申请89100117.4公开了一种金耳代料栽培方法,采用含有木屑、玉米粉、磷酸二氢钾、麦麸等的培养基进行栽培,通过控制湿度、光照来实现子实体由白色向金黄色转变,通过喷洒药物防止烂耳发生,还通过补种来提高出耳率。但是该方法不足之处是使用药物容易引起农药残留,而且该方法产量偏低。发明专利申请200410022376.9以及210511022550.4均公开了一种金耳栽培种植制备方法,通过分别培养金耳菌和伴生菌,提高了出耳率,增加了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该方法培养出的金耳耳片大、出耳率和产量高,不需要使用药物来防止烂耳,无农药残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野生金耳用酒精擦拭表面后,剖取内部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再用不同碱性的PDA培养基进行菌种驯化,使其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出菌丝,并做出菇鉴定;

(b)按重量计,将70~8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3~6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一培养料,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55~65%,装入组培瓶中并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步骤(a)中培养的菌丝接种到组培瓶中,转入培养室培养28~32天,温度保持在20~25℃,得到金耳子实体,其内具有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同时在第一培养料中得到粗毛硬革菌菌丝;

(c)按重量计,将60~7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10~20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二培养料,加水调整含水的重量百分比至55~65%,并将培养料装入聚丙烯袋内,然后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

(d)先将粗毛硬革菌菌丝接种到聚丙烯袋内的第二培养料中,再将金耳子实体破碎并将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混合均匀,并接种到第二培养料中,然后转移到培养室在20~25℃下进行菌丝培养;

(e)待菌丝成熟后形成原基,转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出菇房放置粘虫板和捕虫灯,对不产生子实体的菌袋重新补加菌种进行培养;

(f)待原基成熟后,将聚丙烯袋盖子打开,待耳片大量伸展时,室温控制22~24℃,每天雾状喷水2~3次,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经过增光、加氧、增湿管理后,子实体转变为橙黄色;

(g)当耳瓣充分展开,形似脑状,呈金黄色,具有弹性,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即可采收。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第一培养料的组成为75份的细木屑、17份的麦麸、5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60%,所述步骤(c)中,第二培养料的组成为65份的细木屑、17份的麦麸、15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将菌丝接种到组培瓶时,所取菌丝块的面积为0.5×0.5厘米,所述步骤(c)中所取的聚丙烯袋的规格为12×20×0.05厘米。

优选的,所述碱性的PDA培养基的pH值大于7并且不大于9。

本发明中,通过在碱性培养基中不断驯化菌种,并利用在第一、第二培养料中添加石灰做成较强碱性的培养料,能够使不断培养的菌种具有较强的碱性环境生产能力,而使金耳烂耳的绿霉得到了很好的抑制,防止了烂耳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在培养基、第一培养料、第二培养料的分阶段培养栽培菌种,有效提高了菌种的生长性能和茁壮程度,不仅保证了较高的出耳率,还有效提高了单株产耳量,最后提高了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方法培养的金耳照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