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5541.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黄飞;唐蜀昆;洪俊彦;李周娴;赵庆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5000 云南省普***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耳袋料 栽培 方法 | ||
1.一种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野生金耳用酒精擦拭表面后,剖取内部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再用不同碱性的PDA培养基进行菌种驯化,使其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出菌丝,并做出菇鉴定;
(b)按重量计,将70~8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3~6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一培养料,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55~65%,装入组培瓶中并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步骤(a)中培养的菌丝接种到组培瓶中,转入培养室培养28~32天,温度保持在20~25℃,得到金耳子实体,其内具有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同时在第一培养料中得到粗毛硬革菌菌丝;
(c)按重量计,将60~70份的细木屑、15~19份的麦麸、10~20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灰、1~2份的蔗糖、1~2份的磷酸二氢钾混匀得到第二培养料,加水调整含水的重量百分比至55~65%,并将培养料装入聚丙烯袋内,然后在温度120~125℃下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
(d)先将粗毛硬革菌菌丝接种到聚丙烯袋内的第二培养料中,再将金耳子实体破碎并将金耳菌丝和粗毛硬革菌菌丝混合均匀,并接种到第二培养料中,然后转移到培养室在20~25℃下进行菌丝培养;
(e)待菌丝成熟后形成原基,转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在出菇房放置粘虫板和捕虫灯,对不产生子实体的菌袋重新补加菌种进行培养;
(f)待原基成熟后,将聚丙烯袋盖子打开,待耳片大量伸展时,室温控制22~24℃,每天雾状喷水2~3次,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经过增光、加氧、增湿管理后,子实体转变为橙黄色;
(g)当耳瓣充分展开,形似脑状,呈金黄色,具有弹性,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即可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第一培养料的组成为75份的细木屑、17份的麦麸、5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重量百分比60%,所述步骤(c)中,第二培养料的组成为65份的细木屑、17份的麦麸、15份的玉米芯、1份的石灰、1份的蔗糖、1份的磷酸二氢钾。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菌丝接种到组培瓶时,所取菌丝块的面积为0.5×0.5厘米,所述步骤(c)中所取的聚丙烯袋的规格为12×20×0.05厘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耳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的PDA培养基的pH值大于7并且不大于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5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