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熔窑废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7532.8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王彬;李继;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53/50;B01D53/78;B01D53/81;B01D53/56;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240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废气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熔窑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玻璃熔窑工作后会排放出大量污染气体,其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和Nox,烟气排放温度高达350-500℃、NOx浓度≥2000mg/Nm3、SO2浓度≥2000mg/Nm3、烟尘浓度≥20g/Nm3,而且粘度很大、高度腐蚀性,这些污染物会造成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难度很大,国家环保部已经颁布了《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因此玻璃熔窑生产的废气治理需要持续开展。目前已实施的废气处理设备多数运行状况较差,有的难以达到标准要求,有的除尘、脱硝、脱硫分开进行,投资大,占地面积大,有的运行不稳定,需要不停的调试,玻璃熔窑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依旧异常艰巨,需要研究人员继续攻克难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熔窑废气处理设备,除尘、脱硫、脱硝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占地小,运行费用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熔窑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熔窑、降温脱硫室、脱硝室、吸附层,所述玻璃熔窑连通降温脱硫室,降温脱硫室内设有竖直设置的至少4层过滤网,过滤网上方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脱硫剂存储室,降温脱硫室下方设有出口一,降温脱硫室与脱硝室通过分叉管道连通,所述分叉管道的一端连接降温脱硫室的出气口,分叉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脱硝室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数量至少4个,脱硝室侧面设有电机,电机连接旋转轴,旋转轴侧面设有叶片,叶片紧贴脱硝室内壁,叶片中间设有通孔,旋转轴轴线到进气孔中心距离与旋转轴轴线到通孔中心距离相同,旋转轴另一端连接脱硝筒,脱硝筒侧面设有溶液出口,脱硝筒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孔,脱硝室外侧设有加液塔,连接孔处通过轴承连通加液塔,脱硝室出口通过吸附层连通烟囱,脱硝室下方设有出口二,所述降温脱硫室、脱硝室内设有防腐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分叉管道上设有温度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过滤网的网眼直径为0.3-0.5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溶液出口的直径为0.2-0.3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防腐层为搪瓷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防腐层的厚度为1.5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吸附层为3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吸附层为抽屉式吸附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机为调速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脱硝室侧面设有检修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玻璃熔窑废气处理设备,烟气从玻璃熔窑进入降温脱硫室,利用过滤网与碱性硫酸铝溶液(脱硫剂)对高温废气同时进行降温、除尘、脱硫,工作效率高,然后烟气从进气孔进入脱硝室,烟气只有进气孔与通孔重合时才能够进入,进入后被高速旋转的叶片分割成一丝丝,而且跟着叶片形成旋流,加液塔内的CaCO3溶液(脱硝剂)通过压缩雾化从溶液出口喷出,与同步旋转的被切割的烟气反应,脱硝效率高,速率快,传质速度快,最后烟气经过木炭吸附后排出,吸附层能够除湿又吸味,除尘率99%以上,脱硫率94%以上,脱硝率87%以上,运行稳定可靠,占地减少40-60%,投资少,废气处理速度提高15%,运行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叶片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玻璃熔窑,2、降温脱硫室,3、脱硝室,4、吸附层,5、过滤网,6、出液口,7、脱硫剂存储室,8、出口一,9、分叉管道,10、进气孔,11、电机,12、旋转轴,13、叶片,14、通孔,15、脱硝筒,16、溶液出口,17、加液塔,18、检修口,19、烟囱,20、出口二, 21、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7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泥土颗粒粒径碾压筛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辊研磨机冷却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