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4744.0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邓援超;周杨;张立;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5/01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折叠 代步 | ||
1.一种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折叠装置(1)、设置在主折叠装置(1)前端下部的前轮装置(3)、竖直设置在前轮装置(3)上的伸缩杆(4)、设置在主折叠装置(1)后端下部的后轮装置(2)、设置在后轮装置(2)上的轮毂电机(8)、设置在主折叠装置(1)上端的座板(5)和设置在主折叠装置(1)后端上部的靠背(6),所述主折叠装置(1)包括后端与后轮装置(2)连接的后框架(11)、抵靠在后框架(11)前端上表面的前框架(12)、对称设置在后框架(11)两侧的连杆折叠机构和驱动连杆折叠机构运动的驱动装置(16),所述驱动装置(16)的固定端铰接在后框架(11)后端中部,所述驱动装置(16)的伸缩端铰接在连杆折叠机构前端中部,所述驱动装置(16)收缩驱动连杆折叠机构展开,所述驱动装置(16)伸展驱动连杆折叠机构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折叠机构包括下端铰接在后框架(11)后端的第一连杆(13)、下端铰接在后框架(11)前端的第二连杆(14)和下端铰接在后框架(11)前部处于第二连杆(14)后方的第三连杆(15),所述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中部交叉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分别与座板连杆(19)的两端铰接,所述座板连杆(19)上通过座板固定块(51)设有座板5,所述座板连杆(19)后端设有靠背折叠机构;所述后框架(11)两侧的第三连杆(15)的上端与连接杆(17)铰接相连,所述连接杆(17)的中部与驱动装置(16)的伸缩端和第四连杆(18)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四连杆(18)的另一端铰接在前框架(12)后端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折叠机构包括一端与座板连杆(19)后端铰接在一起的第五连杆(61)、第六连杆(62),以及铰接在第六连杆(62)另一端的靠背连杆(63),所述第五连杆(6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4)的上端和靠背连杆(63)铰接在一起,所述靠背连杆(63)上固定设有靠背(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12)后端上表面和后框架(11)的前端上表面相互贴合重叠,在连杆折叠机构展开时能够实现机械互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装置(3)包括横向设置与前框架(12)前端中部连接的前轮固定座(31)、固定在前轮固定座(31)两端的前轮(33)和设置在前轮固定座(31)中部的前轮换向连杆(32),所述前轮换向连杆(32)上通过万向节(9)与伸缩杆(4)的下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包括下端通过万向节(9)设置在前轮装置(3)上的外杆(41)、下端通过锁死装置(43)与外杆(41)上端相连的内杆(42)和设置在内杆(42)上端的操纵杆(44),转动操纵杆(44)可控制前轮装置(3)转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装置(2)包括设置在后框架(11)后端两侧的后轮固定座(21)、安装在后轮固定座(21)上的后轮(22)、设置在后轮(22)上的后轮刹车装置(23),所述后轮(22)通过轮毂电机(8)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47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 下一篇:游泳衣(17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