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8338.3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洪宇航;杨筱珍;成永旭;黄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615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绒螯蟹肝 胰腺 细胞 分离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中华绒螯蟹胰腺组织用细胞分离液清洗,用剪刀剪碎至1mm2组织块,取适量组织块至分离液中,用吸管吹打、过滤,滤液离心,得黄色沉淀;(2)取黄色沉淀,加入含100UI/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吹打均匀后接种至培养板,于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稳定培养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至72h存活率高于50%,为后续细胞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为细胞毒理、基因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细胞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属甲壳纲十足目,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年份增加,各类疾病,尤其是一些病毒病的爆发对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肝胰腺是蟹类重要的组织器官,肩负着许多生理功能,其中包括合成并分泌消化酶、吸收营养物质、存储无机物,代谢糖类物质,除此之外肝胰腺还参与排泄与蜕皮等生理活动。肝胰腺由多种细胞构成,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种,即胚细胞(E细胞)、分泌细胞(B细胞)、吸收细胞(F细胞)、储存细胞(R细胞)。其中R细胞主要形式储存功能,R细胞的胞质中具有圆形的小液泡,近圆形的细胞核靠近细胞基部,部分细胞具有大小不一的双核,两核或紧贴或分开。R细胞中具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噬碱性强的脂滴,胞质中游离核糖体的数量同样非常之多,除此之外还分布有少量的线粒体和一些小液泡。R细胞发达的脂肪体使其具有储藏功能,储存着河蟹生活必需的能量来源。
中国期刊《动物学杂志》2012年2月公开的论文《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条件的优化》,比较了几种常见血细胞培养基(L-15、2×L-15、3×L-15、M199和RMPI-1640)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中细胞形态以及存活率的影响,在筛选获得的最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胎牛血清,进一步观察血清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培养效果的比较。河北大学2009年公开的硕士论文《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以中华绒鳌蟹雄性生殖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细胞的贴壁率、存活率和RNA/DNA比值为生理和生化指标,分别测定了几种不同渗透压(600,700,800,900,1000,1100nunol/L)和pH值(6.5,7.0,7.2,7.4,7.6,7.8)条件下体外培养雄性生殖细胞的生长状况,指出1000mmol/L为培养细胞的最适渗透压,在此渗透压条件下,培养细胞的贴壁率、存活率、RNA/DNA最大,培养细胞的适宜pH范围是7.2-7.4,在此pH条件下,细胞的贴壁率、存活率、RNA/DNA均较大。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本发明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中华绒螯蟹胰腺组织用细胞分离液清洗,用剪刀剪碎至1mm2组织块,取适量组织块至分离液中,用吸管吹打、过滤,滤液离心,得黄色沉淀;
(2)取黄色沉淀,加入含100UI/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吹打均匀后接种至培养板,于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进一步,所述培养基为GIBCO公司的L-15培养基。
进一步,所述L-15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取1L规格L-15干粉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在无菌环境下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进一步,所述细胞分离液为D-Hanks液。
进一步,所述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至72h存活率高于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昌学院,未经西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8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CBR一体化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无水炮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