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参数在线可调高功率脉冲形成线及电参数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3139.5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嵩;高景明;杨汉武;钱宝良;阚江南;田希文;晏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3/53 | 分类号: | H03K3/53;G01R27/26 |
代理公司: | 43008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正街4***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参数 在线 可调 功率 脉冲 形成 调节 方法 | ||
1.一种电参数在线可调高功率脉冲形成线,其特征在于电参数在线可调高功率脉冲形成线由脉冲形成线(23),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循环气泵(27)、液体管道(28)、介电常数测量仪(29)、第一程控开关(30)、第二程控开关(31)和处理模块(32)构成;
脉冲形成线(23)与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通过液体管道(28)相连;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与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通过液体管道(28)相连;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与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通过液体管道(28)相连;循环气泵(27)与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通过液体管道(28)相连;脉冲形成线(23)与循环气泵(27)通过液体管道(28)相连;液体管道(28)材质具有密封性;
脉冲形成线(23)是单脉冲形成线或Blumlein型脉冲形成线;在脉冲形成线(23)正下侧钻孔作为脉冲形成线储能介质输入口,通过液体管道(28)与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相连,在脉冲形成线(23)正上侧钻孔作为脉冲形成线储能介质输出口,通过液体管道(28)与循环气泵(27)相连;
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是任意形状密闭的容器,存储按照应用需求混合好的液体介质,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正上侧留有第一圆形透气孔(33),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上端钻4个圆形孔,分别通过液体管道(28)与脉冲形成线(23)、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和循环气泵(27)密封连接;
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是任意形状密闭的容器,存储纯净的去离子水介质,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正上侧留有第二圆形透气孔(34),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下端挖孔作为离子水液体介质的输出口,通过液体管道(28)与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密封连接;在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输出口和液体管道(28)之间安装第一程控开关(30),第一程控开关(30)通过光纤或电缆与处理模块(32)连接;
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是任意形状密闭的容器,存储纯净的乙醇液体介质,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上端留有第三圆形透气孔(35),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下端挖孔作为乙醇液体介质的输出口,并通过液体管道(28)与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密封连接;在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输出口和液体管道(28)之间安装第二程控开关(31),第二程控开关(31)通过光纤或电缆与处理模块(32)连接;
在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内部嵌入介电常数测量仪(29),介电常数测量仪(29)通过光纤或电缆与处理模块(32)连接;
处理模块(32)是安装有介电常数解算软件的计算机,通过光纤或电缆与介电常数测量仪(29)、第一程控开关(30)和第二程控开关(31)进行实时数据交换;介电常数解算软件从介电常数测量仪(29)获得混合液体介质介电常数,从键盘接收实际应用环境所需脉冲形成线(23)的电长度和本征阻抗参数,通过计算与比较,控制第一程控开关(30)、第二程控开关(31)调整混合溶液中去离子水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比重,进而实现对高功率脉冲形成线电参数的在线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参数在线可调高功率脉冲形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管道(28)的横截面为圆形,横截面面积为S,S>20c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参数在线可调高功率脉冲形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形成线(23)是同轴型脉冲形成线或平板型脉冲形成线或卷绕型带状脉冲形成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参数在线可调高功率脉冲形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体介质容器(24)的容积要求大于脉冲形成线(23)内储能介质容积的1.5倍;去离子水液体介质容器(25)的容积要求大于脉冲形成线(23)内储能介质容积的0.75倍;乙醇液体介质容器(26)的容积要求大于脉冲形成线(23)内储能介质容积的0.7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31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