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鼠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及该防鼠光缆的外护套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2925.3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常国庆;潘峰;谢裕;莫敏晖;潘家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俊知光电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C08L23/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06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护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鼠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及该防鼠光缆的外护套料,防鼠光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中心加强件以及围绕在加强件外的若干根束管绞合而成,且在束管内设有若干根光纤;在缆芯外绕包钢带,在缆芯最外层挤包外护套;所述的不锈钢带采用卷边宽度为5mm,高度为2.5mm的卷边不锈钢带,并在卷边钢带搭接处先注入热熔胶后再在卷边不锈钢带外绕包多根直径为0.4mm的不锈钢丝;本发明提供的光缆在保证结构强度和拉伸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了鼠类的啃咬,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其光缆使用的外护套具备耐磨、超低烟、无卤、驱鼠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领域,具体是一种防鼠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及该防鼠光缆的外护套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的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山区的松鼠等对光缆的损坏越来越严重,影响通信的正常。防鼠光缆已成为通信线缆中常见的一种光缆。通常防鼠光缆有两种:一种为物理防鼠、一种为化学防鼠。
物理防鼠通常采用铠装保护的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是细圆镀锌钢丝铠装,还有尼龙护套防护等,化学防鼠通常在光缆的外护套材料中添加防鼠的化学添加剂(如辣味素等),使鼠类动物闻到化学气味后放弃对光缆的啃咬,从而达到对光缆的保护起到防鼠作用。通常物理防鼠的效果比较好,但由于铠装材料的成本高、光缆生产工艺效率低,且光缆重量重、缆径粗施工困难,增加了光缆使用成本。而化学防鼠由于采用的化学材料会产生环境污染、生产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且防鼠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很少采用这种方式。
本次发明采用了纵包成型一体结构,通过工艺上的改进,彻底解决了铠装光缆生产工艺效率低,但由于鼠类比较有智力,因此线缆被鼠咬啃开的位置多为纵包钢带的重叠处,鼠类会在被啃咬处找到钢带重叠处的缺陷,而钢带的直接搭接强度通常难以防止鼠类啃开。这就是不论钢带有多厚和有多高的拉伸模量,只要存在搭接,就可能被鼠类咬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鼠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及该防鼠光缆的外护套料,提供的光缆在保证结构强度和拉伸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防止了鼠类的啃咬,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其光缆使用的外护套具备耐磨、超低烟、无卤、驱鼠、便于加工等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鼠光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中心加强件以及围绕在加强件外的若干根束管绞合而成,且在束管内设有若干根光纤;在缆芯外绕包不锈钢带,在缆芯最外层挤包外护套;所述的不锈钢带采用卷边宽度为5mm,高度为2.5mm的卷边不锈钢带,并在卷边钢带搭接处先注入热熔胶后再在卷边不锈钢带外绕包多根直径为0.4mm的不锈钢丝,有效防止了鼠类的啃咬。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束管采用聚氨酯束管,聚氨酯较PBT更稳定,更易成型,便于束管做小,束管的外径为1.6mm,壁厚0.2 mm,单根束管包含至少十二根光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鼠光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光纤通过UV固化着色,光纤放线张力为65g±5g,收线张力为75g±5g,生产速度为2400m/min,为了确保固化的质量,采用2个固化炉进行固化,固化炉中的玻璃管内采用氮气注压法,压力流量阀为0.4MPa,压力注入阀为3 MPa,油墨涂覆压力为0.35MPa,且油墨模具加热,工作时温度需达到65±5℃;
2)将光纤经过油针进入聚氨酯束管内,经热水槽、冷水槽二次冷却,热水槽温度在30~33℃,冷水槽温度在25~28℃,双轮牵引长了为5~7N,收线张力为3~5N,生产速度为400m/min;
3)将聚氨酯束管至于放线架上,束管放线张力为2~2.5 N,钢丝放线张力为80~100N,若干根束管和一根钢丝加强件采用“1+5”结构、“SZ”绞合成型形成缆芯,绞合节距75~80mm,扎纱节距20~25mm,每段换向圈数为8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俊知光电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俊知光电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29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