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茎石斛贴石崖栽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45129.7 申请日: 2016-12-13
公开(公告)号: CN106577231A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发明(设计)人: 明兴加;王刚;李博然;张植玮;秦伟瀚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G31/00 分类号: A01G31/00
代理公司: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50215 代理人: 王海军
地址: 400065***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石斛 贴石崖栽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专利涉及一种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细茎石斛贴石崖栽方法。

技术背景

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又名铜皮石斛,利用其假鳞茎经手工搓揉卷曲的药材为市场上广泛认可的铜皮枫斗。细茎石斛为广布种,秦岭以南各省市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沿线中高山区所产质优,通常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经冬季低温冷冻后,味微甜,渣少,且富含粘液,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但该类药材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市场上所需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由于长期的过渡采集,现野生资源已比较稀少,亟待利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人工繁育和栽培,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基于细茎石斛本身的特性常规的林下种植不能有效的实现细茎石斛的仿野生种植,也不能保证细茎石斛的品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细茎石斛贴石崖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海拔800-1400米的喀斯特山区的砂岩作为种植地域;

2)将丛种苗≥3株,株高≥8厘米的细茎石斛种苗用浓度500倍的多菌灵对株丛进行浸泡处理20分钟,捞出晾干;

3)将细茎石斛种苗用营养液浸泡20min,用剪刀将细茎石斛株丛的枯枝和老化的根剪去,并将大株丛分成3-5株的小株丛,分株时不能损坏新芽,分好的株丛至少包含1根带叶的假鳞茎;

4)将种植地域岩石表面的枯枝落叶清理干净,清除带泥土的苔藓,用水对岩石表面冲洗,肉眼观察无泥土;

5)当年3-6月,用苔藓包住细茎石斛株丛的根部的一面,苔藓包裹一面远离岩石,无苔藓包裹的一面面向岩石,将其定植在在岩石上;

6)细茎石斛株丛定植后,用水浇透岩石和株丛,在株丛定植的3个月内,根据天气情况,遇到连续天晴,需每天早晚浇水,并喷施MS营养液。

步骤1)所述种植地域为朝向坐南朝北,崖面斜率在60度以上。年平均气温12~18℃,极端最高温度34℃以下,极端最低温度-10℃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上,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

步骤2)所述营养液为在谁溶液中添加NAA 0.8mg/L、6-BA 1.2mg/L、IAA0.3mg/L和花宝2号2g/L。

步骤5)所述的细茎石斛株丛定植后应该假鳞茎基部和新芽露在外面。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专利基于重庆东部高山区所产细茎石斛品质较好特点,根据细茎石斛崖生的特性,充分发挥渝东喀斯特山区岩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原生环境下进行贴石崖栽,以获得接近野生品质的细茎石斛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种植地域的选择

选择海拔800-1400米的喀斯特山区,岩石资源丰富,岩石类型为砂岩,朝向坐南朝北,崖面斜率在60度以上。年平均气温12~18℃,极端最高温度34℃以下,极端最低温度-10℃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上,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所选区域内常年有地表径流,森林覆盖率50%以上。

2.种苗来源

种苗来自野生或通过组织培养的驯化苗,要求每丛种苗≥3株,株高≥8厘米;采集细茎石斛种苗600丛。随机分为3组。

3.种苗的前处理

将上述任意一组细茎石斛种苗,用浓度500倍的多菌灵对株丛进行浸泡处理20分钟捞出,晾干;NAA 0.8mg/L+6-BA 1.2mg/L+IAA0.3mg/L+花宝2号(2g/L)浸泡30min;阴凉处晾干;得到细茎石斛种苗A组。

将上述任意一组细茎石斛种苗,用浓度500倍的多菌灵对株丛进行浸泡处理20分钟捞出,晾干;用花宝2号(4g/L)浸泡30min;阴凉处晾干;得到细茎石斛种苗B组。

将上述任意一组细茎石斛种苗,用清水洗净根部;用花宝2号(4g/L)浸泡30min;阴凉处晾干;得到细茎石斛种苗C组。

用剪刀将上述各组细茎石斛株丛的枯枝和老化的根剪去,并将大株丛分成3-5株的小株丛,分株时不能损坏新芽,分好的株丛至少包含1根带叶的假鳞茎。

4.种植场地的准备

在岩石或草丛中拔苔藓,抖落泥土和砂石,并用清水冲洗两次,虑干,备用。

将岩石表面的枯枝落叶清理干净,清除带泥土的苔藓,用水对岩石表面冲洗,以肉眼观察无泥土为准。适当保留岩石附近的树木,使其达到半阴半阳的效果。

5.定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5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