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用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4827.5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娜;白文斌;周福平;赵建武;彭之东;马涌;曹昌林;张建华;史丽娟;李光;郭瑞峰;江伯阳;穆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0306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粱 耐盐性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耐盐性鉴定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粒用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盐分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导致土壤类型逐渐向盐渍土演变的过程称为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肥力水平降低、地表植被稀疏甚至寸草不生,最终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国内外研究证明,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可以有效地改良盐碱地、提高地力,是实现稳产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耐盐植物发展多元化经济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高粱作为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作物,具有抗逆性强,光合效率高等显著特性,是干旱、盐碱和瘠薄等边际农田生长的先锋作物、相对高产作物。目前,对高粱耐盐性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粒用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对盐胁迫下的高粱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性状进行鉴定和分析,鉴选出高粱耐盐新材料,建立高效、快捷、准确的高粱耐盐性筛选体系。
具体的,本发明中粒用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萌发阶段
准备高粱亲本材料,对高粱亲本材料进行消毒并使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
准备洁净干燥的培养器皿,并在培养器皿中放入滤纸,在培养器皿中放入高粱亲本材料,并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种子培养处理;
培养温度为25-28℃,培养湿度为60%,光照12h,黑暗12h,光照处理和黑暗处理交替进行直至种子萌发,每天定时补充水分以维持培养器皿中NaCl溶液浓度不变;
每天观察并统计发芽种子个数,统计第3d的发芽势和第6d的发芽势,并计算相对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
根据第3d的发芽势、第6d的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参照芽期耐盐性标准对高粱亲本材料的耐盐性进行初次筛选;
(2)苗期生长阶段
将初次筛选出的高粱亲本材料消毒并使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将消毒处理好的高粱亲本材料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培育;
将发芽一致的高粱亲本材料分别种植于对应的装有相同质量沙土的花盆中,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向盆中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
使用滴灌装置定量补充水分以控制盆中土壤水分含量;
自加入NaCl溶液的第10-12d测定高粱幼苗叶长、根长、鲜重和干重;
对测定的高粱幼苗叶长和根长,高粱幼苗鲜重和干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实现高粱亲本材料的耐盐性进行二次筛选。
优选的,种子萌发阶段和苗期生长阶段中,均采用浓度为70%的酒精对高粱种子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为30s。
优选的,种子萌发阶段,加入的NaCl溶液的浓度均为0.6-1.2%,每个培养器皿中NaCl溶液的添加量为20ml。
优选的,苗期生长阶段,加入的NaCl溶液的浓度为0.6-1.2%,每个培养器皿中NaCl溶液的添加量为20ml。
优选的,种子萌发阶段,每个培养皿中放入高粱亲本材料50粒,苗期生长阶段,每个培养皿中放入高粱亲本材料10粒。
优选的,种子萌发阶段,种子发芽以种子胚根达种子长度的二分之一为标准。
优选的,苗期生长阶段,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25℃。
优选的,苗期生长阶段,测定高粱幼苗叶长和根长时,测定3株并取平均值。
优选的,苗期生长阶段,使用NaCl溶液处理高粱幼苗10-12d后,剪去高粱幼苗地上部分,除去灰尘后称重,得到鲜重重量;将称重后的新鲜高粱幼苗在105℃下杀青10min后,在8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得到干重。
优选的,
第3d的发芽势=3d后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
第6d的发芽势=6d后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
相对盐害率=[(对照值-NaCl溶液处理值)/对照值]*100%。
本发明中,模拟盐胁迫环境对粒用高粱育种亲本材料在盐胁迫下对高粱种子萌发期、苗期性状进行鉴定和分析,选育出高粱耐盐新材料,以期为耐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耐盐新种质的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终建立高效、快捷、准确的高粱耐盐性筛选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粒用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萌发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4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