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代步车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1085.0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一君;吴珂;谢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27 | 分类号: | H04B1/3827;H04M1/725;G06K9/00;G08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11477 | 代理人: | 代治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代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及计算机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控制代步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传统设备都在向智能发展。平衡车的出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通过对踏板的控制,可以控制平衡车减速、减速、停止等。如何令平衡车也变得智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控制代步车的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代步车的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得周边道路信息,所述周边道路信息用于分析周边道路的路况、障碍物等的信息;
分析获得的所述周边道路信息是否属于危险路况,所述危险路况指会影响代步车正常行驶的路况;
在所述周边道路信息属于危险路况时,向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的代步车发送用于避让危险路况的控制命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控道路情况,并在确定前方路况危险时,向代步车发送控制命令。以减少危险的发生,提高用户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边道路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表示传感器与前方路面的距离;
所述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得周边道路信息,包括:
通过安装于可穿戴设备上的且与路面形成一定夹角的距离传感器连续获得到达前方路面的多个距离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传感器连续获得多个距离信息,以便根据距离信息判断是否前方路况危险。为判断路况提供了一种实施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析获得的所述周边道路信息是否属于危险路况,包括:
分析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表示的距离之间的差是否属于预设的距离差范围;
在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表示的距离之间的差不属于预设的距离差范围时,确定属于危险路况。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距离信息表示的距离之间的差异来判断前方道路是否平坦,如果超出距离差范围,则确定道路不平坦,属于危险路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危险路况的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多个距离信息表示的距离之间的差不属于预设的距离差范围时,根据所述多个距离信息确定道路坡度;
判断所述道路坡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坡度范围;
在所述道路坡度不属于预设的坡度范围时,生成包含指示所述代步车按照绕道方向行驶的控制命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前方道路坡度较大以至于代步车无法通过时,可以生成绕道命令,为代步车绕道提供绕道方向。实现代步车的自动绕道,减少对用户行进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边道路信息包括周边道路特征信息;
所述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得周边道路信息,包括:
通过摄像头对前方路面进行拍摄,获得图像;
从所述图像中提取出周边道路特征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周边道路特征信息,以便根据周边道路特征信息判断路况是否危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析获得的所述周边道路信息是否属于危险路况,包括:
将所述周边道路特征信息与危险路况特征信息进行匹配;
在所述周边道路特征信息与危险路况特征信息匹配一致时,确定属于危险路况。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周边道路特征信息来判断前方道路是否平坦,如果匹配一致,则确定道路不平坦,属于危险路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危险路况的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析所述图像中匹配一致的周边道路特征信息所表示的危险路况的宽度是否占满道路宽度;
在匹配一致的周边道路特征信息未占满道路宽度时,生成包含指示所述代步车按照绕道方向行驶的控制命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还通过周边道路特征信息来判断道路除危险路况以外是否还有空隙可通过,如果有,则指示代步车绕道,为代步车绕道提供绕道方向。实现代步车的自动绕道,减少对用户行进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1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