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间挂壁式大刚性悬臂起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3889.6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6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梁春堂;阮靖远;梁少伶;梁少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红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15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间 挂壁式大 刚性 悬臂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间内吊运的起重设备,尤其是挂壁式悬臂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行吊是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起升并搬运重物的一种多动作起重机械。目前市场中现有的行吊第一步是通过起重装置升抬物料,第二步是起重装置通过行走装置在横梁上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将物料搬运至物料放置点上方,第三步是通过起重装置降低物料高度至物料放置点。但现有的行吊起重装置只可以在横梁长度覆盖范围内移动,行吊的工作面受限于横梁的长度,致使行吊的工作面比较小,若工作点超出横梁长度的覆盖范围,则现有的行吊无法完成重物料的升吊搬运工作,则需要移动物料或者移动行吊来实现物料的搬运,但这种现象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降低使用成本等,技术人员在吊车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上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在已有吊车设备中,针对行吊的生产技术文献有:
1、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491046.3】公开了一种“可万向移动行吊”,其包括横梁、支架、底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在三个部分的连接处安装螺丝固定。在行吊顶部,用一个上斜支将横梁与支架连接。在行吊底部,用两个下斜支将底座与支架连接。在行吊底座上安装四个万向轮,在连接处安装螺丝固定。在万向轮上安装了脚轮刹车,用碟刹控制行吊的前进与停止。在行吊横梁上焊接了吊环,在使用时将倒链挂葫芦挂钩挂在吊环上即可对屏柜进行升降操作。该装置为落地型吊车,结构虽然简单但是整体的倒T字形结构稳定性欠佳,其次脚轮的控制仅仅是简单的采用碟刹显得安全度不够,同时由于脚轮位置较低,进行制动时操作也不方便,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2、专利文献【申请号:201520340226.6】公开了“一种行吊”,包括,包括吊架、电机、传动链、起吊装置、可移动板车和操作开关,所述操作开关通过电线与接触座连接,接触座上有若干对正负极接线触头,接触座一侧设置有若干组铜片,每组铜片分为两层,两层铜片自然接触,接触座安装在吊架上端,接触座设有铜片组的一侧旁设置有绝缘转轴,绝缘转轴一侧设置有若干组绝缘片,绝缘转轴安装在吊架上端。该装置结构复杂,两端的三角支撑使得占地面积偏大,同时全电力驱动形式的动力不及液力强劲,而且装置的结构明显不平衡,力学性能不好。
综上所述,现有车间内的行吊主要存在结构原理复杂,设备投资大,受车间宽度的限制程度比较大,功能不全面、可靠性有待不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间挂壁式大刚性悬臂起重机,能够实现车间内物料的快速吊运作业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大的作业范围,解决了现有的挂壁式起重机刚性不足的问题。
一种车间挂壁式大刚性悬臂起重机,厂房墙体的侧面上安装有导轨座与下导轨,在所述导轨座与下导轨之间为起重梁,起重梁的顶面固定了两根拉梁,拉梁横跨起重梁的两端,有效的增强了起重梁的刚性,起重梁的上下方及右下侧为本装置的主驱动及导向机构,其两侧面则安装了行走机构,其前端通过拉梁与安装于厂房墙体侧面的助力导轨连接。主驱动及导向机构包括下导轨、导柱、起重梁、上导板、齿条和驱动轮以及侧板、伺服电机,上导板安装于起重梁的一端,并且通过导柱在导轨座左侧面上滑动,所述起重梁的下侧面则通过导柱在下导轨地面滑动,侧板安装于起重梁的左端下侧面,侧板的左侧安装了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则与齿条啮合。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钢丝绳、绳轮和行走电机,行走轮在起重梁两侧加工的滑槽内滚动,行走电机驱动行走轮转动的同时驱动绳轮转动,在绳轮上则卷绕了钢丝绳。
所述起重梁的两侧面加工有滑槽,滑槽的形状与工字型钢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此设计为行走轮走动提供滑轨的同时又能保证起重梁的刚性。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使用场合为化工企业需要溶解坚硬的固体物料以制备化工产品,系统结构简单,能将坚固的块状物料锯切成小块,以减少吊运时间和提高溶解效率,其次使用的零配件结构简单,以轴类和板状零件为主,因此均可以选择标准件以及简单加工,可以有效的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红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红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3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