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O‑乙酰高丝氨酸的微生物和利用所述微生物产生O‑乙酰高丝氨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9729.4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金素影;申容旭;许仁庚;金贤雅;徐昌一;金朱恩;孙晟光;李相穆;全成后;李汉珍;罗光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P13/06 | 分类号: | C12P13/06;C12P13/12;C12P7/54;C12R1/19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付文川,王芝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乙酰 丝氨酸 微生物 利用 方法 | ||
1.一种生产O-乙酰高丝氨酸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培养基中发酵具有提高的O-乙酰高丝氨酸产量的埃希氏菌属的菌株,
其中所述埃希氏菌属的菌株的特征为在其中引入和增强(a)高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并且在其中增强(b)天冬氨酸激酶和高丝氨酸脱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的活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埃希氏菌属的菌株的进一步特征为删除或缺少编码胱硫醚γ合酶的metB基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用携带相应基因的质粒进行转化、通过提高相应基因的拷贝数、通过利用相应基因的强启动子或者通过对相应基因的已有启动子进行突变,来实现所述活性的引入和增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天冬氨酸激酶和高丝氨酸脱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各个酶由来自大肠杆菌的相应基因thrA、ppc、aspC和asd编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由metX基因编码并源自于选自棒杆菌属、钩端螺旋体属、奇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分支杆菌属的微生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丝氨酸乙酰转移酶源自于选自谷氨酸棒杆菌、迈氏钩端螺旋体、耐辐射奇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耻垢分枝杆菌的微生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如SEQ ID NO.18、19或20的氨基酸序列所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埃希氏菌属的菌株是大肠杆菌。
9.一种生产L-蛋氨酸和乙酸的方法,包括步骤:
(a)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生产O-乙酰高丝氨酸,并且
(b)在选自胱硫醚γ-合酶、O-乙酰高丝氨酸硫化氢解酶和O-琥珀酰高丝氨酸硫化氢解酶的酶的存在下将O-乙酰高丝氨酸以及甲硫醇一块转化为L-蛋氨酸和乙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步骤(a)后分离O-乙酰高丝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未经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97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