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换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6787.1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8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流体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流体导通模块、流体换热模块和第二流体导通模块,第一流体导通模块和第二流体导通模块分设于流体换热模块两侧;流体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流体换热通道和第二流体换热通道,第一流体导通模块包括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二流体导通模块包括第四路、第五路、第六路,第二路与第一流体换热通道连通,第五路与第二流体换热通道连通。本发明流体换热组件减少管路布置,整体结构小巧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换热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发动机或电池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其可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证被冷却对象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从而优化整车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同时改善汽车运行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等。但是现行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使用的零部件一般和整车是单独安装,各零部件安装空间占用大,且需要很多管路,容易使布局结构混乱不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换热组件,减少管路布置,整体结构小巧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外接口、第二外接口、第三外接口、第四外接口、第五外接口和第六外接口,
所述流体换热组件包括流体导通模块和流体换热模块,所述流体导通模块包括第一流体导通模块、第二流体导通模块,所述第一流体导通模块设置所述第一外接口和所述第二外接口,所述第二流体导通模块设置所述第三外接口和所述第四外接口,所述第一流体导通模块包括第一连接侧部,所述第二流体导通模块包括第二连接侧部,所述流体换热模块包括第三连接侧部和第四连接侧部,所述第一连接侧部与所述第三连接侧部相对设置并且密封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侧部与所述第四连接侧部相对设置并且密封设置;
所述流体换热模块至少包括第一流体换热通道和第二流体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流体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换热通道隔离,所述第一流体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三外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换热通道与所述第六外接口连通;
所述第一流体导通模块至少包括第一路、第二路和第三路,所述第一路与所述第一外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路与所述第一流体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路与所述第二外接口连通;
所述第二流体导通模块至少包括第四路、第五路和第六路,所述第四路与所述第四外接口连通,所述第五路与所述第二流体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六路与所述第六外接口连通。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流体导通模块、第二流体导通模块和流体换热模块,流体换热组件集成有流体导通及流体换热的功能,减少管路布置,结构紧凑且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减少管路上热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流体换热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流体换热组件的其中一个流体导通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流体换热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流体换热模块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流体换热组件的其中一个流体导通模块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流体换热组件的流体换热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流体换热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流体换热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流体换热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流体换热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6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驱动轮的悬臂机构及其移动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智能房车空调外机防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