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乙烯酮连续精馏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3694.3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丁彩峰;庆九;朱小刚;刘芳;姚俊生;王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5/12 | 分类号: | C07D30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陶芾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乙烯酮 二级冷凝 连续精馏 冷凝液 甲醇 三乙烯二胺 连续出料 质量比 出料 催化剂 连续酯化反应 二级冷凝器 控制真空度 膜式蒸发器 一级冷凝器 环保节能 连续处理 酯化反应 酯化釜 冷凝 丙酮 粗品 燃料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乙烯酮连续精馏工艺,双乙烯酮粗品连续进入膜式蒸发器,控制真空度‑0.1~‑0.15MPa,底温55~65℃,顶温50~55℃连续出料;一级冷凝器出料温度40~45℃,冷凝液双乙烯酮含量≥99.0%,二级冷凝器出料温度0~10℃连续冷凝,冷凝液双乙烯酮含量≤10%;将二级冷凝液、残渣、甲醇和催化剂三乙烯二胺连续加入酯化釜进行连续酯化反应,反应液作为燃料连续输出,残渣和二级冷凝液:甲醇质量比1:1.0‑1.5,残渣、二级冷凝液和甲醇:催化剂三乙烯二胺质量比1:0.001~0.0005,酯化反应温度55~80℃。本发明连续精馏连续出料、连续出残渣及残渣和丙酮冷凝液连续处理,环保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乙烯酮连续精馏工艺。
背景技术
双乙烯酮,别名:3-羟基丁烯酸-β-内酯;二乙烯酮,英文名:diketene。外观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溶解性: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CAS号:674-82-8。分子式:C4H4O2。分子量:84.0734。熔点(℃):-7.5。沸点(℃):127.4。相对密度(水=1):1.08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和蒸气压(kPa,20℃):1.05。临界温度(℃):310。临界压力(MPa):5.47。辛醇/水分配系数:-0.39。闪点(℃):34。引燃温度(℃):275。爆炸上限(%):11.7。爆炸下限(%):2
双乙烯酮的反应能力很强,可衍生多种产品,是精细化学品染料、医药、农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助剂等的原料。双乙烯酮和二乙胺反应得到的乙酰乙酰二乙胺是有机磷杀虫剂磷胺的中间体;而与一甲胺反应得到的乙酰乙酰甲胺则是久效磷的中间体。双乙烯酮与氨反应生成乙酰乙酰胺,用于合成染料中间体1-(4-氯苯基)-3-甲基-5-吡唑酮、1-(4-磺酸基苯基)-3-甲基-5-吡唑酮;双烯酮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酰乙酸乙酯,用于合成染料中间体1-苯基-3-甲基-5-吡唑酮、1-(2,5-二氯-4-磺酸基苯基)-3-甲基-5-吡唑酮等。由这些中间体可制得染料永固黄G、酸性媒介枣红BN、中性橙RL、中性棕5RL、中性深棕BRL、酸性嫩黄G、弱酸嫩黄G、酸性嫩黄2G、活性嫩黄K-6G、活性嫩黄M-5G、活性嫩黄X-6G、中性桃红BL等。1-苯基-3-甲基-5-吡唑酮及其衍生物更多用于解热镇痛药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安乃近等的生产。双乙烯酮还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双乙烯酮和邻硝基苯胺、乙醇胺为原料,可制得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快育灵)。双乙烯酮用于合成多种杂环化合物,例如合成吡咯衍生物、异噁唑衍生物、吡唑酮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喹啉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呋喃衍生物;双乙烯酮还可以与一系列化合物反应,生成吡喃酮、吡啶酮、二氧六环、噁嗪及黄酮类化合物等。用作药物中间体、食品防腐剂、颜料及调节剂。
精馏是一种利用回流使液体混合物得到高纯度分离的蒸馏方法,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操作,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冶金等部门。精馏操作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
双乙烯酮是由醋酸裂解成乙烯酮,乙烯酮极不稳定,易聚合生成双乙烯酮,为得到高纯度的双乙烯酮,需要将粗双乙烯酮进行精馏处理(所述粗双乙烯酮为纯度在90~95%,),粗双乙烯酮含有醋酐及高聚物等,精馏过程中易聚合生成焦油等物质,影响双乙烯酮精馏收率和产品品质,且精馏残渣和丙酮冷凝液中含有双乙烯酮,难处理,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研制了连续精馏工艺,采用连续精馏工艺,两级冷凝器出料,提高产品品质;残渣及二级冷凝液经酯化处理后作为前面反应部分燃料,变废为宝,无污染排放,清洁生产。
现有技术合成工艺:
(1)宁波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高纯度双乙烯酮的制备工艺:中国,CN201010103338.1[P].2010-06-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3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