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肽露那辛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0466.0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7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谭树华;古丽丽;王玥;许雅琼;田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16 | 分类号: | A61K38/16;A61P9/10;A61P9/12;A61P3/10;A61P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多肽露那辛(lunasin)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在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脂质沉积,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摄取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同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使内膜增厚,形成黄色或灰黄色状如粥样物质的斑块。
血管内皮细胞(VEC)结构与功能完整,是机体维持血管张力,调节止血与抗血栓形成功能平衡的重要环节,而慢性或反复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cell,VEC))损伤则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在吸烟、高脂、氧化应激等因素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VEC)受到损伤,就会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dysfunction),从而引发AS等心脑血管疾病。
AS可始发儿童期并持续进展,通常在中老年出现症状。在发达国家,AS性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病残或病死的重要病因,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AS发病在我国亦呈不断上升趋势,其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因此研究新的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露那辛(lunasin)是一种最初从大豆中分离得到的活性肽,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序列为:SKWQHQQDSCRKQLQGVNLTPCEKHIMEKIQGRGDDDDDDDDD(SEQ ID NO:1),分子量为5KDa(S.Odani,J Biol Chem 262(1987)10502-10505.)。已有研究表明,lunasin具有抗肿瘤活性,在体外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E.J.McConnell,Oncotarget 6(2015)4649-4662.),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Q.Jiang,Oncol Rep 36(2016)253-262.),在体内可抑制小鼠皮肤癌和乳腺癌的发生(C.C.Hsieh,J Food Sci 75(2010)H311-316.)。
本发明首次发现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多肽露那辛(lunasin)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活性,可用于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多肽露那辛(lunasin)在制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方面的新用途。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多肽露那辛(lunasin)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属疾病为心血管疾病,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血管病变等。
本发明通过体内动物实验证明多肽露那辛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活性。本发明给予ApoE-/-小鼠高脂饲料6周以使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后采用腹腔注射0.5μmol/kg·d露那辛4周后,结果发现多肽露那辛可显著抑制ApoE-/-高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增强粥样斑块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小鼠整体主动脉油红“O”染色结果。图1-1:小鼠主动脉油红“O”染色。a:正常对照组(C57BL/6+NS);b:阴性药物组(C57BL/6+0.5μmol/kg lunasin);c:模型组(ApoE-/-+NS);d:lunasin药物组(ApoE-/-+0.5μmol/kg lunasin)。图1-2:主动脉斑块面积统计结果。####表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01;***表示lunasin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P<0.001(n=3,means±SEM)。
图2:组织切片采用Movat五色套染检测结果。
图3: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a.正常对照组(C57BL/6+NS);b.阴性药物组(C57BL/6+0.5μmol/kg lunasin);c.模型组(ApoE-/-+NS);d.lunasin药物组(ApoE-/-+0.5μmol/kglunasin)。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给药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0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