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饲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9367.0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8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月国;张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登富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30;A23K10/37;A23K10/12;A23K10/14;A23K10/18;A23K20/10;A23K20/20;A23K20/22;A23K20/24;A23K20/26;A23K4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7303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饲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饲料的制备方法。(1)碱解,将花生壳、麦秸和豆渣混合草木灰,然后加水浆化,搅拌反应得到碱解物。(2)发酵,将玉米、桑叶、麦皮与碱解物一起混合均匀,加入淀粉酶、蛋白酶、多糖酶和纤维素酶,然后加入酵母,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发酵。(3)造粒,将发酵物进行烘干,然后混合矿物质、碳酸氢盐和添加剂,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造粒的颗粒粒径大小为0.5‑1cm。(4)包衣,将造粒后的鱼饲料颗粒在流化床内进行包衣,包衣厚度为0.05‑0.1cm。(5)热膨胀,将包衣后的饲料胶囊颗粒在40‑60℃放置2‑4小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鱼饲料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得到的鱼饲料沉降速度慢,营养丰富,避免对水体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农业观光和体验项目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通过日光温室、休闲垂钓鱼塘、农业观光园地等项目,可以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同时进行劳动体验,开展施肥、灌水、除草、采摘等田间劳作,增强观光园的农耕文化气息,丰富游人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对于小孩子来说,用鱼饲料进行喂鱼,可以满足小孩子的成就感,也让小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但是随着鱼饲料的不断投入,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恶化,主要原因是鱼饲料的沉降速度过快,鱼儿来不及吃就已经沉底,而沉底的鱼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溶解出来造成水质的恶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饲料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得到的鱼饲料沉降速度慢,营养丰富,避免对水体的污染。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碱解,将花生壳、麦秸和豆渣混合破碎至颗粒粒径为0.1-1cm,然后加入草木灰,然后加水浆化,在50-70℃搅拌反应3-5小时,得到碱解物。
(2)发酵,将玉米破碎成颗粒为1-10mm,将桑叶切割成直径为1-3cm的片状物,然后与麦皮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再与步骤(1)的碱解物一起混合均匀,加入醋酸调节体系的pH5-7,然后加入淀粉酶、蛋白酶、多糖酶和纤维素酶,然后加入酵母,搅拌混合均匀,加入发酵罐内,然后通入氮气,维持发酵罐内的氧气含量在2-5%,发酵时间为3-10天。
(3)造粒,将发酵物进行烘干,然后混合矿物质、碳酸氢盐和添加剂,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造粒的颗粒粒径大小为0.5-1cm。
(4)包衣,将造粒后的鱼饲料颗粒在流化床内进行包衣,包衣厚度为0.05-0.1cm。
(5)热膨胀,将包衣后的饲料胶囊颗粒在40-60℃放置2-4小时。
所述花生壳、麦秸、豆渣、草木灰、玉米、桑叶、麦皮、矿物质、碳酸氢盐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3:1-3:2-6:0.2-0.5:1-2:2-4:2-6:0.01-0.1:0.5-1:0.01-0.05。
所述步骤(1)中加水浆化后的浆料的固含量为70-80%。
所述步骤(2)中淀粉酶、蛋白酶、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总添加量为物料总质量的0.05-0.1%,淀粉酶、蛋白酶、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4:0.5-1:2-6:2-6,酵母的的添加量为物料总质量的0.1-0.2%,发酵的温度为40-70℃,发酵过程每天搅拌一次,搅拌时间为5-10分钟。
所述步骤(3)中烘干过程烘干至物料的水分为0.5-2%,矿物质为含有钴、镍、铜、锌、锰、钼、铁、钠、钙和镁的矿物粉,碳酸氢盐为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添加剂为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登富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永登富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93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