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室内导航数据构建方法及导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7409.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7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张纯;于辉;王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室内 导航 数据 构建 方法 导航系统 | ||
1.一种室内导航数据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建筑物的BIM模型中的空间信息要素,获得包括导航要素的BIM简化模型,打印出各楼层的平面格栅图像;具体包括:
S11、基于BIM模型文件,提取BIM模型中的空间信息要素,过滤与导航无关的要素,获得BIM简化模型;
S12、以顶视图对每个楼层进行动态切图,打印出楼层动态切图的平面格栅图像,记录每层的三维坐标范围;定义要素样式表,对每类要素定义不同的颜色,根据要素样式表对每类要素设置对应的颜色样式;过滤要素的颜色记录于Ac,障碍要素的标识颜色记录于Bc,室内行走区域的颜色记录于Lc;
S2、对平面格栅图像进行处理获得室内行走区域,并获取室内行走区域的连接要素中心点及方向角;所述空间信息要素的类型包括障碍要素,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对平面格栅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每层平面格栅图像出入口位置的像素开始进行泛洪填充,获得该楼层的室内行走区域;具体的,若当前像素点为P(X,Y),其四邻域像素点M(n),n=1,2,3,4为:
M(1)=P(X+1,Y)
M(2)=P(X-1,Y)
M(3)=P(X,Y+1)
M(4)=P(X,Y-1)
如果M(n)=Lc,跳过该像素;
如果M(n)∈Ac||M(n)≠Lc,该邻域像素属于未访问的障碍要素,则不做处理;否则
将该邻域像素设置为当前像素,并设置M(n)=Lc,并重复该步骤中的判断,直到递归结束,最终获得室内行走区域;递归结束后,室内行走区域的将用Lc颜色标识;
S22、扫描平面格栅图像,确定连接要素对象的像素集合,标识连接要素中心到室内行走区域的垂线的角度;若当前连接要素对象的起点像素为S(X1,Y1),终点像素为T(X2,Y2),中心点像素为标识颜色Mc;
如果X1≠X2,起点像素S和终点像素T构成的要素的倾斜角否则θ=90°;
连接要素中心到行走区域的角度a=θ±90°,从M点出发分别判断θ±90°的相邻像素是否在行走区域,即颜色值是否为Lc,如果是则表示该角度是垂线角度;
S23、对平面格栅图像进行边缘提取,获得室内行走区域的矢量边界和连接要素中心点,计算出室内行走区域的中心线;
S3、将室内行走区域与BIM简化模型相贴合,形成水平网络拓扑数据和垂直网络拓扑数据;
S4、综合水平网络拓扑数据和垂直网络拓扑数据,生成用于室内导航的网络数据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导航数据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空间信息要素包括门、窗、梁柱、楼梯、电梯、墙和地板要素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导航数据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前还包括步骤S211:
逐一访问各平面格栅图像,将在后处理图像与在前处理图像进行比较,若图像重复则直接读取在前处理图像的结果并进入步骤S3,若不重复则返回步骤S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导航数据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获取与矢量边界相交连接要素对象,将连接要素对象从中心点沿垂直方向作直线,与室内行走区域的中心线相交,并以相交点和中心点作为结点,形成水平网络拓扑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导航数据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通过碰撞识别出与矢量边界相交的连接要素对象,对连接要素对象进行语义信息提取,获得唯一标识ID;
读取连接要素中心点到室内行走区域的方向角,将连接要素对象从中心点沿垂直方向作直线,与室内行走区域中心线相交,中心点和交点作为结点,形成水平网络拓扑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导航数据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楼层的连接要素对象包括门、电梯口、楼梯口、出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74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