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结构柔性触控屏的贴合对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2295.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红;谢文;王涛;肖江梅;车国艺;李华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37/00 | 分类号: | B32B37/00;B32B4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唐静芳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柔性 触控屏 贴合 对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结构柔性触控屏的贴合对位方法,所述层结构柔性触控屏包含两层导电膜,其中一层为发射层,另一层接收层;所述层结构柔性触控屏的贴合对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在发射层及接收层的可视区以外四周分别设置对角对位靶标,同时在柔性线路板绑定区处设置绑定区对位靶标;所述发射层及接收层的对位靶标的几何位置相同;2)、贴合采用对角对位贴合方式,其中一个对位靶标为绑定区域的靶标。本发明采用这种贴合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产品柔性线路板绑定的良率、效率及稳定性,同时为于窄边框设计提供了后续的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屏技术领域,尤其是中大尺寸柔性电容屏的导电层,以及窄边框、超窄边框的层结构柔性触控屏的贴合对位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iphone将投射式电容式触控屏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之后,触控屏作为最常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其易于使用、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等优点,广泛地被应用各种数字信息系统所使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投射式电容式触控屏在将来一定会取得巨大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同时可穿戴设备的诞生,更是催生了柔性触控屏的商机,未来数以万亿的柔性触控屏市场正悄然来临。
由于投射电容式触控屏给用户带来舒适的用户体验,支持多手势和多点触摸,天生的高透光率及高清晰度,因而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中大尺寸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广,现有的设计方案已无法满足更大尺寸的贴合精度,以及窄边框设计。
触控屏方案的设计大部分都涉及到了多层结构,每一层结构之间都是通过光学胶(OCA等)进行叠加。现有的叠加(也叫贴合)的方式主要使用的是采用CCD对位机台实现精准对位。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都会将需要的靶标设计在产品的四周。常规的小尺寸及GG 结构的产品采用这种方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对于中大尺寸,尤其是柔性导电膜,以及窄边框触控屏而言,这种对位的方式的精准度就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由于大尺寸及柔性的特性,其贴合稍微有点不准,就会出现叠构中的产品偏移的现象,从而导致柔性线路板绑定(Bonding)对位不准,稳定性变差,且其柔性线路板绑定效率也大大的降低。
对触控产品更轻更薄的追求,衍生了窄边宽。窄边款的设计渐渐成了目前市场高端触控显示产品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所做导电膜的柔性线路板绑定区域更小,也就是要求金手指宽度及金手指间距越来越小。目前常用的金手指宽度及金手指间距为0.3mm或者0.5mm。对于0.3mm及以下宽度的金手指来说,常规的对位方法就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常规的对位便无法满足这样的精度。
因此针对目前市场的需求以及上述对应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更好的对位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更加精确的层结构导电膜的对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层结构柔性触控屏的贴合对位方法,所述层结构柔性触控屏包含两层导电膜,其中一层为发射层,另一层接收层;所述发射层及接收层均设有可视区和柔性线路板绑定区,
包含以下步骤:
1)、在发射层及接收层的可视区四角外侧分别设置对角对位靶标,其中至少在位于柔性线路板绑定区对边一侧两角外侧分别设置一个对角对位靶标,同时在柔性线路板绑定区处设置绑定区对位靶标;所述发射层及接收层的对角对位靶标和绑定区对位靶标的几何位置分别一一对应;
2)、将发射层及接收层进行对位贴合,以柔性线路板绑定区对边的其中一个对角对位靶标以及柔性线路板绑定区处的其中一个绑定区对位靶标进行对位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