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桐壳碱面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5638.7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田长明;龙知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长明 |
主分类号: | A23L7/109 | 分类号: | A23L7/109;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4109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条 桐壳 健胃消食 清香味 大麦 果壳 制作 添加剂 食用 小麦 玉米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桐壳碱面条及其制作方法,主要由油桐果壳灰、薏仁、大麦、小麦、沙米、藜麦和玉米制成。所述面条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具有清香味,口感好,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达到健胃消食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条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桐壳碱面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状态,不仅是给快餐的生成创造了必然条件,而且也使出自中国的面食尤其是面条面临从所未有的世界竞争力,虽说目前面条在世界上很受人们的喜爱。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有着丰富的面文化精髓。其制作配方各异,常见的面条是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喜欢用面条来制作很多方便又美味的美味佳肴,如肠旺面、刀削面、阳春面以及国外的香浓意大利面等。花样繁多,品种多样。
尽管面条品种多样,口感却不是很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食品挂面的品味要求也越来越高,面条除充饥裹腹之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口感。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增强面条的筋度、弹性和美观,常常在面条中加入大量的强筋剂(如偶氮甲酰胺),或其它添加剂,加入这些添加剂虽然保证了面条的口感和表面光洁白亮,但是长期食用对人体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桐壳碱面条及其制作方法。所述面条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具有清香味,口感好,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达到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桐壳碱面条,按照重量组份计算,主要由油桐果壳灰0.5-1.5份、薏仁20-30份、大麦50-60份、小麦50-60份、沙米30-40份、藜麦30-40份和玉米20-30份制成。
前述的桐壳碱面条,按照重量组份计算,主要由油桐果壳灰0.8-1.2份、薏仁23-27份、大麦52-58份、小麦52-58份、沙米33-37份、藜麦33-37份和玉米23-27份制成。
前述的桐壳碱面条,按照重量组份计算,主要由油桐果壳灰1份、薏仁25份、大麦55份、小麦55份、沙米35份、藜麦35份和玉米25份制成。
一种前述的桐壳碱面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油桐果壳灰中加入20-30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过滤,滤渣弃去,得桐壳碱水溶液,备用;
(2)薏仁和玉米3-5倍量水,浸泡3-4h后,打浆机打成浆,备用;
(3)沙米、藜麦、大麦和小麦,置于70-80℃的锅中翻炒1-2h后,粉碎成细粉,细粉过50目筛,备用;
(4)细粉、浆和桐壳碱水溶液混合,搅拌20-30min使成团,将面团静置10-30min,然后将面团进行连续辊轧且在辊轧中有至少2次的面带转向过程,然后将辊轧过的面带经压面机压片后切条,再按照常规工艺制作成挂面、湿面或方便面。
前述的桐壳碱面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油桐果壳灰中加入25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过滤,滤渣弃去,得桐壳碱水溶液,备用;
(2)薏仁和玉米4倍量水,浸泡3.5h后,打浆机打成浆,备用;
(3)沙米、藜麦、大麦和小麦,置于70-80℃的锅中翻炒1.5h后,粉碎成细粉,细粉过50目筛,备用;
(4)细粉、浆和桐壳碱水溶液混合,搅拌25min使成团,将面团静置20min,然后将面团进行连续辊轧且在辊轧中有至少2次的面带转向过程,然后将辊轧过的面带经压面机压片后切条,再按照常规工艺制作成挂面、湿面或方便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长明,未经田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