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4673.7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锋;杨秀峰;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过渡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板件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船体结构复杂,在船体的结构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存在诸多空间曲面过渡板件,这种空间过渡板件的设计求取一直是生产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求取方法首先要根据相邻板件的空间趋势,做出过渡板件的线型,进行三向光顺,然后放样展开得到过渡板件,然而,这种传统的空间过渡板件求取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的缺点。
此外,这种人为做出的曲面过渡板件线型还具有任意性,且偏差大的缺点,直接影响了空间曲面的光顺过渡。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空间曲面过渡板件求取方法存在的求取复杂、耗时长,误差大,导致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缺陷。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空间上相邻的多个板件面需要曲面过渡连接时,将各个板件面根据对应位置模拟于三维模型中;
步骤二,选取各板件面的边界线形成过渡的边界曲面,并生成边界曲面网格;
步骤三,将边界曲面网格的角点用纵、横向样条曲线分别连接,得到曲面过渡线型,进而放样得出空间过渡板件。
进一步地,于步骤一中,利用画图软件将空间上相邻的多个板件面根据其对应位置模拟于三维模型。
进一步地,于步骤二中,利用画图软件的边界曲面功能选中各板件面的边界线作为边界曲面的边界线,并进一步对边界曲面生成曲面网格。
进一步地,于步骤一中,将空间相邻的四个面根据对应位置模拟于三维模型中。
进一步地,所述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用于生成船体结构的空间曲面过渡板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装置,包括: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将需曲面过渡连接的空间上相邻的多个板件面,根据对应位置模拟于三维模型中;
边界曲面生成单元,选取各板件面的边界线形成过渡的边界曲面,并生成边界曲面网格;
空间过渡板件生成单元,用于将边界曲面网格的角点用纵、横向样条曲线分别连接,得到曲面过渡线型,进而放样得出空间过渡板件。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建立单元利用画图软件将空间上相邻的多个板件面根据其对应位置模拟于三维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边界曲面生成单元利用画图软件的边界曲面功能选中各板件面的边界线作为边界曲面的边界线,并进一步对边界曲面生成曲面网格。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将空间相邻的四个面根据对应位置模拟于三维模型中。
进一步地,所述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船体结构的空间曲面过渡板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于空间上相邻的各板件面需要曲面过渡连接时,通过选取各板件面的曲面边界线形成边界曲面,就可以使各个板件面最大程度光顺连接,避免了人工制作连接线型的任意性,以及不足够光顺、完美等弊端,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可使空间板件得到最大化的光顺连接,且通用性好,能够满足各种空间板件光顺连接的需求,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某船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四个板件面模拟于三维模型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生成的边界曲面网格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连接网格角点形成的过渡板件线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之空间曲面过渡板件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装置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图1为本发明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空间过渡板件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