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0265.4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9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金镇国;李民友;崔贸结;金万洙;北田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B32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朴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制造 光学 显示装置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装置及方法,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将光学功能膜和矩形面板贴合。装置包括:膜检测单元,其检测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面板检测单元,其检测矩形面板的姿态;背离量确定单元,其求出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和矩形面板的姿态之间的背离量;移动单元,其基于背离量使矩形面板的姿态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并且,使矩形面板移动,使矩形面板的前端部分的规定范围配置在一对贴合辊之间。移动单元将矩形面板以规定范围突出的状态固定并使之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使矩形面板从与光学功能膜的对齐到移动至贴合装置为止以被固定的状态移动而与光学功能膜贴合的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中,以往采用个别贴合方式,即,在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之外从带状光学功能膜预先切出的巨大片数的光学功能膜片材被导入到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并在制造工序中与另行导入的矩形面板依次贴合。相比于这样的个别贴合方式,提出有下述的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式,即,在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从经由粘接剂层在带状的离型膜上支承有多个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带状光学膜层积体仅将不存在缺陷的正常片状光学功能膜与粘接剂层一同从离型膜依次剥离,并经由粘接剂层与矩形面板贴合,由此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实现这种方式的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系统被称作“连续贴合(RTP;卷筒到面板)”系统,以便与实现前述的个别贴合方式的系统区分。
RTP系统中,希望将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以其侧缘部平行于在装置中确定的本来的输送方向的状态输送,但因各种要因,有时蛇行或斜行着被输送。光学膜层积体蛇行或斜行的后果是,在将片状光学功能膜以其姿态偏离理想姿态的状态输送到与矩形面板的贴合位置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偏离状态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本说明书中也称作“对齐”)之后,再贴合矩形面板和片状光学功能膜。
矩形面板的姿态修正(对齐)及修正后与光学功能膜的贴合,目前例如按下述方式进行。首先,通过矩形面板的输送单元将矩形面板送到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的位置。输送单元通常采用辊式输送机,一边使矩形面板与具有沿与矩形面板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多个小径辊接触,一边进行输送。在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的位置,矩形面板以不与输送单元接触的状态通过例如吸附等被固定,并在该状态下检测姿态。矩形面板的姿态,在以不与输送单元接触的状态固定矩形面板的情况下,按照另行检测出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进行修正。进行姿态修正之后,矩形面板返回输送单元并解除固定。矩形面板再被输送单元送到贴合位置,通过具有一对贴合辊的贴合单元与被另行送到贴合位置的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矩形面板的输送单元和矩形面板与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通常在一条直线上直列配置。关于这种矩形面板的输送、姿态修正及光学功能膜的贴合的技术,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矩形面板在进行了姿态检测及修正后返回输送单元,解除固定,并通过输送单元被送到贴合位置。该情况下,矩形面板由于在修正之后以与输送单元接触的状态不固定地输送到贴合单元的位置,按照与另行输送的光学功能膜的姿态对齐的方式进行了修正的姿态有时可能会因与输送单元的接触摩擦或输送速度的不均等而在输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片状光学功能膜由于以与修正矩形面板的姿态时相同的姿态被送向贴合单元,如果直接与矩形面板进行贴合,会以从本来应贴合的位置偏离的状态贴合于矩形面板上。
在推进小型化、薄型化及狭边化的近年来的光学显示装置中,这种矩形面板和片状光学功能膜之间的贴合偏离,会在维持产品品质方面成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因重视设计的趋势,要求实现矩形面板和光学功能膜之间的更高的贴合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0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