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竹炭纤维毛巾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8200.0 | 申请日: | 2016-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高朝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泉曼易思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00 | 分类号: | D03D1/00;D03D15/00;A47K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韩炜 |
地址: | 5505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炭纤维 毛巾 坯布 精梳长绒棉 并合 加捻 退煮漂联合机 卷绕成筒 清棉工序 纱线卷绕 手感柔软 松式烘干 天然抗菌 吸水性能 有机结合 竹碳纤维 筒子 倍捻机 并纱机 染色 成筒 除掉 缝纫 加软 浆料 酵洗 棉纱 汽蒸 脱氧 喂入 生产 制备 浸泡 | ||
一种含竹炭纤维毛巾的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清棉工序;(2)竹炭纤维制备;(3)将精梳长绒棉纱和精梳长绒棉纱以及竹炭纤维用并纱机并合后卷绕成筒状结构;(4)将所述的并合后的筒子喂入倍捻机加捻;(5)将所述加捻后的纱线卷绕成筒纱,并纺织成坯布;(6)将所述的坯布浸在退煮漂联合机的溶液中浸泡和汽蒸,除掉浆料、棉纱杂质;(7)将所述的坯布脱氧、染色、酵洗、加软、松式烘干和缝纫制成毛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碳纤维毛巾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可以将竹炭纤维有机结合起来,所制得的毛巾具有吸水性能好、手感柔软、耐用、天然抗菌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竹炭纤维毛巾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毛巾(towel)是以纺织纤维为原料表面起毛圈绒头或毛圈绒头割绒的机织物,一般以纯棉纱线为原料,少量有掺用混纺纱线或化学纤维纱的,用毛巾织机织制而成。按织造方式分有针织和梭织两类;按用途分有面巾、枕巾、浴巾、毛巾被、沙发巾等,此外,还有毛巾布,用作缝制衣着。表面毛圈密集,手感柔软,吸水储水性强,耐磨、保暖性能好。常见的花色有全白毛巾、素色毛巾、彩条毛巾、印花毛巾、丝光毛巾、螺旋形毛巾、提花毛巾和提花印花毛巾等,用于洗擦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如方巾、面巾、浴巾、毛巾被等)。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毛巾作为日常必需品,功能性的毛巾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竹炭纤维毛巾作为最为普遍的功能性毛巾,对纺织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碳纤维毛巾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可以将竹炭纤维有机结合起来,所制得的毛巾具有吸水性能好、手感柔软、耐用、天然抗菌等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含竹炭纤维毛巾的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清棉工序:在纺竹纤维之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步骤:在投料前2-3小时前给竹纤维均匀的进行加湿处理,使回潮保持在15%左右,让竹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减少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保证纺纱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把开棉机的刀片换成了梳针,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2)竹炭纤维制备:竹炭纤维原料依次经过抓棉机、混棉机、开棉机、双箱给棉机、单打手成卷机和梳棉机,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适合纺织的短纤维,使竹纤维处于舒展且相互平行的伸直度,降低重量不均率,得到竹纤维半熟条;
(3)将精梳长绒棉纱和精梳长绒棉纱以及竹炭纤维用并纱机并合后卷绕成筒状结构;
(4)将所述的并合后的筒子喂入倍捻机加捻;
(5)将所述加捻后的纱线卷绕成筒纱,并纺织成坯布;
(6)将所述的坯布浸在退煮漂联合机的溶液中浸泡和汽蒸,除掉浆料、棉纱杂质;
(7)将所述的坯布脱氧、染色、酵洗、加软、松式烘干和缝纫制成毛巾。
与现有技术相比,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竹炭纤维,这种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特点,将竹炭纤维与毛巾纺织在一起的工艺制成的毛巾,具有普通毛巾不具备的细腻柔软、耐磨耐用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含竹炭纤维毛巾的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清棉工序:在纺竹纤维之前先进行预处理,具体步骤:在投料前2-3小时前给竹纤维均匀的进行加湿处理,使回潮保持在15%左右,让竹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减少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保证纺纱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把开棉机的刀片换成了梳针,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泉曼易思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福泉曼易思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8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