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5341.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4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魏旦丰;陆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声器 成型 模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中,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面设置有一透气凹槽,所述模具本体还具有穿透所述模具本体的间隙,所述透气凹槽与所述间隙连通,并且所述透气凹槽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间隙的截面面积,以使所述透气凹槽和间隙形成排气通道。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在模具本体的底面设置一透气凹槽,因为模具本体具有穿透自身的空隙,空气会通过空隙到达透气凹槽,使透气凹槽和间隙形成排气通道,这样缩短了音膜成型时空气排出的路径,从而使提高了模具成型时的透气性,并且无需改变模具材料的厚度,提高了刚性。透气凹槽的制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音膜目前一直是扬声器、受话器设计中的核心部件,通过音膜振动产生不同的性能,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将气压作用于加温软化中的薄膜,使其在模具中成型,而模具中的空气能否完全排除直接影响到音膜的尺寸。
目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主要是以金属为主,其中以粉末冶金钢为原材料的透气性最好,成型时空气会通过粉末之间的气孔排出。而材料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加工工艺来达到模具精度,由于机械加工过程中会将材料原本的气孔覆盖,导致成型时空气无法排出,造成成型的不良。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在模具中开设小孔(图1中位置1)帮助排气或者减小整体材料厚度以缩短排气距离,但是在音膜成型时薄膜会被挤入小孔,存在破裂的风险,造成质量隐患,同时,如果减少模具的厚度会使模具的强度变弱,容易断裂,造成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及其制作方法,能够解决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本体透气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中,模具本体的底面设置有一透气凹槽,所述透气凹槽自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面沿所述模具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模具本体还具有穿透模具本体的间隙,透气凹槽与间隙连通,并且透气凹槽的截面面积大于间隙的截面面积,以使透气凹槽和间隙形成排气通道。
其中,模具本体顶面设有部分凹凸不平的网格,网格位于间隙上,并且网格的开孔与间隙连通,所述网格通过利用激光在所述模具本体的顶面镭射形成。
其中,透气凹槽的深度为模具本体厚度的2/3。
其中,透气凹槽的截面直径为模具本体顶部最短侧边长度的3/4。
其中,模具本体的材料是粉末冶金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的制作方法,包括:通过电火花加工工艺在模具本体的底面加工透气凹槽,所述透气凹槽自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面沿所述模具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其中,模具本体具有穿透模具本体的间隙;将透气凹槽与间隙连通,使透气凹槽和间隙形成排气通道,其中,将透气凹槽的截面面积加工成大于间隙的截面面积,使多个间隙通过透气凹槽;利用激光在模具本体的顶面镭射出部分凹凸不平的网格,其中,网格位于间隙上;将网格的开孔与间隙连通。
其中,透气凹槽的深度为模具本体厚度的2/3。
其中,透气凹槽的截面直径为模具本体顶部最短侧边长度的3/4。
其中,模具本体的材料是粉末冶金钢。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扬声器音膜成型的模具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模具本体的底面设置一透气凹槽,因为模具本体具有穿透自身的空隙,空气会通过空隙到达透气凹槽,使透气凹槽和间隙形成排气通道,这样缩短了音膜成型时空气排出的路径,从而使提高了模具成型时的透气性,并且无需改变模具材料的厚度,提高了刚性。透气凹槽的制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5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