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龙眼高产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6437.0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德龙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5117 | 代理人: | 陈科恒,邓世江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眼 高产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眼高产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龙眼是我国热带水果品种之一,以其果肉具有抗氧化、抗焦虑、抗癌、降脂护心和抑菌等作用。以及龙眼肉可以加工成方便食用龙眼膏、美味可口的果汁及具有一定功效的保健酒。而逐步成为由单一的作水果食用向保健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龙眼不仅是一种鲜美的水果,食用后还具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兼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但是按照目前国际水果品种经济周期为10年标准计算,由于目前种植株行距的设计规格,存在两大技术缺陷,即一是以传统的提高单株产量来实现单产的提高,导致目前种植株行距前提下前期产量低,投资回收期长达8 年之久,给规模化生产企业刚回收投资成本品种就已成为淘汰品种的投资风险,而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龙眼产业向工业化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二是由于目前的种植株行距没有考虑,如何提高前期单产,缩短投资成本回收期,确保10年左右进行适时品种换代更新,设计科学的株行距,到品种该更新时无法适时进行更新,导致农民、企业增产不增,多数社会资本不愿投资农业,总认为农业投资风险太大,严重制约我国龙眼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龙眼高产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龙眼的种植产量,农药用量少,绿色、环保、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确保食用者的安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龙眼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往年果园深翻改土,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施用有机肥后按照每行中各株之间的株距1.5-2.5m,同时挖宽70-80cm,深70-80cm的果坑,各行之间的行距为2-4m;并在树的株行距间,树冠滴水线下开深、宽各45-50cm,长与树冠大小相应的条沟;
(2)筛选出品种纯正,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种植;
(3)在定植时先往坑内灌水,等水渗进后把根部完整或带土的苗子放入,根颈部高出地面3-5cm,分层次填土,并用手从外围逐渐向内压紧;定植后,在苗四周作一小水盘,以利灌水,剪去部分小枝和叶片,栽后要充分灌水,待水全部灌入后,再撒上一层细土;
(4)在龙眼树苗定植后1个月开始进行施肥管理,每月可追肥1-2次;
(5)幼龄树修剪以疏枝为主,疏去重叠、交叉的枝条,扩大树冠,栽植后第2-3年于地面1.2-1.4m定主干,在3-4年培育成5-7主枝;每年剪枝3次,第一次花穗期修剪,剪去病穗,荫枝及档枝;第二次在采果时修剪,剪去病枝、枯枝和荫枝;第三次在冬季,剪去荫枝、枯枝和病枝;
(6)在春梢抽发5-7cm 时,用75-80%敌百虫700-800倍液加20-25%杀虫双400-500 倍液混合后喷药,在龙眼开花期前用52.5-55%农地乐900-1000倍液喷洒,在谢花后用70-75%甲霜灵锰锌700-800倍液进行喷药;
(7)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收,并保留结果的小枝,同时将采收下来的裂果、坏果与好果分开,并及时保鲜。
步骤(4)所述追肥的肥料,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尿素80-100份、氯化钾50-60份、过磷酸钙70-80份、氨基酸40-50份、氧化镁10-15份、氧化硅10-18份、生物制剂30-40份;优选地,所述追肥的肥料,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尿素90份、氯化钾55份、过磷酸钙75份、氨基酸45份、氧化镁12份、氧化硅14份、生物制剂35份;
所述的生物制剂由下成分的重量份组成:玉米秸秆10-20份、小麦秸秆5-9份、槐树叶3-5份、腐熟猪粪8-12份、豆粕4-8份、松木屑5-9份、稻壳粉5-7份;优选地,所述的生物制剂由下成分的重量份组成:玉米秸秆15份、小麦秸秆7份、槐树叶4份、腐熟猪粪10份、豆粕6份、松木屑7份、稻壳粉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德龙,未经张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6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