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MDS的医学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5309.6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1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斯图尔特平李;戴维伟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图尔特平李;戴维伟李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G06T19/20;A61B5/055;A61B6/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31273 | 代理人: | 刘民选,张悦眉 |
地址: |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mds 医学 成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图像处理与科学计算可视化相结合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HMDS的实时动态渲染医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生通过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DTI(弥散张量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技术获取病变组织的形态、位置、拓扑结构等信息。医生仍然采用观看阅读连续的二维切片数据,以此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判断分析。然而,仅仅通过直接观看两维切片数据会严重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医生不能获得直观、真实的三维体结构。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学成像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如何获取人体结构的3D可视化,如何实现3D可视化基础上的交互式图像展示等等。现有的三维人体成像由于内部没有有效成像数据,实为间接体绘制。图1为现有技术中间接体绘制三维人体成像效果图,如图所示,该三维人体成像仅具有外表渲染效果,其内部为黑色的无效数据,因此,无法看到内脏器官内的组织结构。
此外,在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如何建立本地用户(如医学成像系统的编辑人员)和终端用户(如医生)之间的联系,使终端用户能够在其终端实现三维人体图像的实时动态渲染。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医学成像系统,以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满足人们新的需求,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医学成像系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学成像系统,其成像效果更加真实、立体、直观的三维人体的成像,并且,医生可以对三维成像进行定位缩放、旋转、“进入”、上下移动、特定区域颜色及透明度的改变等动作以实现三维成像的交互式展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学成像系统,包括一反向渲染编辑器、一网络数据库、一第一医学成像装置,所述反向渲染编辑器用于编辑形成一DICOM数据进行直接体绘制所需的一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存储于所述网络数据库中,所述第一医学成像装置通过访问所述网络数据库获取所述数据信息,并对所述DICOM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直接体绘制,形成并显示一三维人体图像。
更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信息为所述三维人体图像的传递函数结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信息包括人体内脏器官表面和人体内脏器官内的组织结构的传递函数结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信息包括一立方体空间的传递函数结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医学成像装置还包括一头戴式显示器,用于对所述三维人体图像进行3D显示。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医学成像装置还包括一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三维人体图像。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医学成像装置通过所述显示器和/或所述HMDS显示所述三维人体图像。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医学成像装置具有一外部输入端,用户通过所述外部输入端对所述三维人体图像进行操作动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动作为以下任一种操作动作:1)改变某器官/组织的颜色和/或透明度;2)缩放视图;3)旋转视图;4)剪切视图;5)上下移动视图。
更进一步地,所述反向渲染编辑器属于一第二医学成像装置,所述第二医学成像装置用于对所述DICOM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直接体绘制,以形成并显示所述三维人体图像,用户根据所述第二医学成像装置显示的所述三维人体图像反向实时调整所述数据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HMDS的医学成像系统,包括一反向渲染编辑器、一网络数据库、一第一医学成像装置,所述反向渲染编辑器用于编辑形成一DICOM数据进行直接体绘制所需的一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存储于所述网络数据库中,所述第一医学成像装置通过访问所述网络数据库获取所述数据信息,并对所述DICOM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直接体绘制,形成并显示一三维人体图像,所述第一医学成像装置包括一头戴式显示器,用于对所述三维人体图像进行3D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图尔特平李;戴维伟李,未经斯图尔特平李;戴维伟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5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