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安全远程控制与诊断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6443.5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熙胖;李平;何骏;刘长河;梁松涛;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9/32;H04L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安全 远程 控制 诊断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安全远程控制与诊断的方法及系统,控制诊断终端与云端指令服务器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车载终端与云端指令服务器进行第二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所述控制诊断终端通过所述云端指令服务器与所述车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根据用户的控制诊断指令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或远程诊断,控制诊断终端与云端指令服务器之间、车载终端与云端指令服务器之间采用不同的密钥,保障了远程控制诊断信息的信息安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该用于车辆安全远程控制与诊断的系统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可靠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安全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车辆安全远程控制与诊断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覆盖的完善、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车辆MCU或ECU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汽车的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对于远程启动车辆、远程开关车辆空调、远程开关车窗、远程驾驶车辆、远程诊断车辆故障等车辆的远程控制与远程诊断技术大大方便了人们对于车辆的使用,也方便了车辆厂商及时远程诊断收集车辆信息。
然而,车辆的远程控制与远程诊断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实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比如,黑客或具有恶意攻击行为的人截获合法用户的远程控制指令,进行重放攻击以操控车辆;或通过网络拦截来窃取用户终端与车载终端之间的信息,从而得到车辆基础信息、控制指令、诊断指令及诊断结果、车辆位置、用户信息等,给合法用户或车辆生产厂家造成经济损失或其它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可靠度高的一种用于车辆安全远程控制与诊断的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辆安全远程控制与诊断的系统,包括控制诊断终端,通信连接云端指令服务器和第一安全模块,用于与所述云端指令服务器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第一安全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诊断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诊断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加密或解密后返回给所述控制诊断终端;车载终端,通信连接第二安全模块并无线通信连接云端指令服务器,用于与所述云端指令服务器进行第二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第二安全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车载终端和车辆控制诊断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车载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加密或解密后返回给所述车载终端,同时用于将解密后的控制诊断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辆控制诊断模块,并接收所述车辆控制诊断模块的返回信息,加密后发送给所述车载终端;云端指令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诊断终端和加密认证模块,并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车载终端,用于通过所述加密认证模块处理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任务;加密认证模块,通信连接所述云端指令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指令服务器发送的指令信息,加密或解密后返回给所述云端指令服务器;车辆控制诊断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安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安全模块发送的控制诊断指令,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所述第二安全模块。
基于上述,所述车辆控制诊断模块为行车控制MCU或ECU。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安全模块和所述第二安全模块分别为一种安全专用芯片,支持的商用密码算法包括SM1、SM2或SM3中的至少一种;支持的国际常用密码算法包括3DES、AES、RSA或SHA-1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用于车辆安全远程控制与诊断的方法,包括:
步骤1,控制诊断终端与云端指令服务器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
步骤2,车载终端与云端指令服务器进行第二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
步骤3,所述控制诊断终端通过所述云端指令服务器与所述车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根据用户的控制诊断指令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或远程诊断。
基于上述,所述步骤1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6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缓冲垫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聚氨酯弹性体搅拌套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