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能够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1774.X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J·尤南;J·W·小甘特;V·萨德卡尔;M·J·瑞切林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20/13;B60W30/182;B60W10/06;B60W10/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邓雪萌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能够 燃料 经济 模式 操作 车辆 方法 系统 | ||
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能够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在该燃料经济模式中,通过限制发动机的操作来节约燃料。该方法包括获得一个或多个日期的预测温度并且比较每个日期的预测温度与阈值温度。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给定日期的预测温度相对于阈值温度满足预定状况时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配置成禁用车辆的燃料经济模式。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控制信号而禁用车辆的燃料经济模式。通过在选定温度下禁用燃料经济模式,该方法和系统允许车辆保持车辆电池中的充分充电状态以用于冷起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车辆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的方法和系统,在燃料经济模式中,通过限制发动机的操作来节约燃料。
背景技术
常规的车辆包括提供用于车辆的全部或部分原动力的内燃机和对车辆中的不同电动系统(包括用于内燃机的起动马达)提供电功率的电池。由于需要维持足够多的功率用于关键的车辆部件(诸如起动马达),所以细心地监测电池充电状态(SOC)和控制来自电池的功率传递来维持足够的SOC。发电机耦接至内燃机,并且在发动机的操作期间对车辆电气系统提供电功率以减小来自电池的功率需求。
发电机包括调压器。可控制调压器以实施用于车辆的各种不同操作模式。在燃料经济模式中,例如,调压器减小发电机的电压输出以减小内燃机所需的燃料量并且由此节约燃料。因为发电机的电压输出减小,所以对车辆电池提出另外的功率需求。因此,用于进入燃料经济模式的一个条件可以是电池具有足够的SOC(例如,80%以上)。
电池必须维持足够的SOC以对起动马达供电。对起动马达供电所需要的SOC可随天气变化而变化。具体地,当环境空气温度为低时,可能需要较大的SOC来对起动马达供电。因为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对车辆电池提出另外的功率需求,所以可以将电池的SOC减小至在车辆的后续重启期间不足以对起动马达供电的水平。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能够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的方法,在燃料经济模式中,通过限制发动机的操作来节约燃料。该方法包括获得未来日期的预测温度并且比较预测温度与阈值温度的步骤。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预测温度相对于阈值温度满足预定条件时产生控制信号的步骤。控制信号配置成禁用车辆的燃料经济模式。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控制信号而禁用车辆的燃料经济模式的步骤。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能够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的系统,在燃料经济模式中,通过限制发动机的操作来节约燃料。该系统包括所连接的发电机,其配置成响应于发动机的机械运动而产生电力。发电机具有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的调压器。该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器,其配置成获得未来日期的预测温度并且比较预测温度与阈值温度。控制器进一步配置成当预测温度相对于阈值温度满足预定条件时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配置成禁用车辆的燃料经济模式。控制信号使调压器禁用车辆的燃料经济模式。
附图说明
下文将结合附图描述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包括用于控制能够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车辆的示意图,在燃料经济模式中,通过限制发动机的操作来节约燃料;
图2是用于控制能够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诸如图1的车辆)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说明用于控制能够以燃料经济模式操作的车辆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系统和方法可以用于禁用车辆的燃料经济模式以保持车辆电池中的足够的SOC以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对起动马达供电。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获得未来的一天或多天的预测温度并且比较预测温度与阈值温度。如果给定日期的预测温度低于阈值温度,那么禁用燃料经济模式以保持电池SOC的减小。以此方式,电池将具有足够的SOC以当温度较低时起动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1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