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鲍鱼内脏新鲜程度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858244.2 申请日: 2016-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6645446B 公开(公告)日: 2020-03-17
发明(设计)人: 陈继承;赵晓丹;陈莉;梁孝锋;陈艺晖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鲍鱼 内脏 新鲜 程度 指纹 图谱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鲍鱼内脏新鲜程度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该方法以鲍鱼内脏为原料,经过清洗、打浆,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程度腐化期的鲍鱼内脏成分进行检测,并利用PLS‑DA法对其图谱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并将其应用到各种海产品鱼油提取工艺以及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各类海产品鉴别中。本发明技术适用于各种鱼油生产的预处理阶段,用于提高各种鱼油的生成品质,缓解当前紧张的食品安全问题,促进食品保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水产品下脚料,不浪费资源也有助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精深加工与品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鲍鱼内脏新鲜程度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鱼油是来源于深海鱼类脂肪的提取物,属于鱼脂类。鱼油所含的磷脂是动物脑、神经组织、骨髓、心、肝、卵和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有助于脂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形成,又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物质。鱼油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血液的粘稠度,具有调节血脂,防止血液凝固,预防脑血栓、脑溢血及中风,抗炎等健康益处。

鲍鱼营养丰富,位列“海产八珍”之一,素有“软黄金”之美誉。我国鲍鱼产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鲍鱼养殖产量达到76786吨,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86%,年产值100多亿元。鲍鱼养殖产量增长迅猛,2015年产量为127967吨。在鲍鱼加工过程中,占其体重1/3的大量鲍鱼内脏被丢弃,或者简单加工成饲料,造成了非常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些组织中富含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作用的脂类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性激素等。如能将这些产品的高营养价值开发出来,转化为营养保健、皮肤护理甚至药品等高利润产品,颇具市场潜力。

同时,鲍鱼内脏脂肪的劣变,如氧化、降解,气味、风味成分的变化等等,是鲍鱼新鲜度的重要指标。重金属或贺尔蒙污染,很大部分是累积在内脏里,在各种微生物以及酶,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内脏极易发生腐败,其脂肪成分以及蛋白质成分发生降解,氧化,产生氨(NH)和胺(R-NH)等碱性含氮物,因而腐败后的会产生腥臭味,微生物的代谢,可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产生多种腐败性产物。例如,三甲胺有鱼腥恶臭味。氧化三甲胺存在于鲍鱼的体内,在其活着的时候用于调节浸透平衡,死后,在厌氧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氧化三甲胺很容易降解生成三甲胺、二甲胺等脂肪族胺的衍生物,产生腥味;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更易发生氧化变腥;不饱和脂肪酸在发生酶促氧化或自动氧化时产生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许多挥发性的小分子醛、酮、酸等,而这些次级氧化产物的形成也是腥味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脂肪含量鱼类在储藏中比低脂肪鱼类产生更多的腥味物质,并且脂肪氧化程度越高,腥味越浓;当内脏新鲜度改变后,其风味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影响了整个鲍鱼的新鲜度以及风味成分。

我国鱼油的生产要符合很多标准,才能进行推广,特别是多烯鱼油,在符合SC/T3502-2000中鱼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外,必须要符合ST/T3503-2000中EPA、DHA的含量要求。因此,必须对鲍鱼内脏新鲜度进行严格把关,才能确保生产的鱼油的安全健康性,因此本专利针对这个问题,对其原料鲍鱼内脏的新鲜度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究,确保其最安全有效的储藏期。

指纹图谱检测是指某种备检物质经制样处理后,使用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志被检测物质特征的色谱图的方法,指纹图谱既具有能判断该油脂本质的真伪,又能反映出同种油料的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使用不同生产工艺的生产出的油脂的特性,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控制被检测油脂的质量。油脂指纹图谱一般常用的算法有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法、距离法,其算法一般都直接引用的是成熟的中药指纹图谱的算法。对油脂指纹图谱算法进行独立研究、比较性研究、权重分配研究及各算法的适应性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之上,研究涉及一种操作便捷,能准确快速、全面通过鲍鱼内脏由腐化程度不同引起的成分的差异来鉴定鲍鱼内脏腐化程度。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8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