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客车发动机链条放置的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67752.0 | 申请日: | 2016-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球;常圣;刘霞;王媛媛;徐梦龙;朱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22 | 分类号: | C25D13/22;C25D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客车 发动机 链条 放置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客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客车发动机装配用 或其他用链条放置的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公路营运客车行业近年的迅猛发展,各客车厂家都在缩短产品 生产周期,大力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提升员工满意度和产品竞争力。
链条一般为金属的链环或环形物,多用作机械传动、牵引。在同类产品 中,按组成链条的基本结构,即根据元件形状、同链条啮合的零件和部位, 零件间尺寸比例等方面划分所属链条产品系列。链条的种类很多,但它们的 基本结构只有以下几种,其它都是这几种的变形。我们可以从以上几种的链 条结构看出,大部分链条都是由链板、链销、轴套等部件组成。其它类型的 链条只是将链板根据不同的需求做了不同的改动,有的在链板上装上刮板, 有的在链板上装上导向轴承,还有的在链板上装了滚轮等等,这些都是为了 应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的改装。
目前电泳车间的车身骨架需要采用专用链条固定在滑撬上,链条使用量 大,电泳车间现场链条随处随意堆放,影响车间现场环境,取用不方便,无 专用工装放置。而且,针对发动机上的链条的装配,该工装结构提高了链条 装配的效率,避免多种链条出现混乱,此发明工装,电泳后取下链条放置在 专用工装上,解决了链条放置的难题,较大的提升了车间现场环境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客车发动机链条放置的工装,通过针对 链条在汽车发动机或其他装配应用中的工装架构,采用三棱柱式框架作为支 撑架体,便于对链条进行取件和放件,在三棱柱式框架上固定有悬臂杆,通 过与链条配合的工装盘插入到悬臂杆上进行使用,解决了在装配或使用链条 时出现混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客车发动机链条放置的工装,包括三棱柱式框架、悬 臂杆和工装盘,所述悬臂杆并排固定在三棱柱式框架的一棱柱的两侧,所述 三棱柱式框架的另外两棱柱之间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均布固定有物 料盒;所述悬臂杆沿轴向周侧开有槽道;所述工装盘为圆环形,与悬臂杆滑 动配合,所述工装盘上固定有与悬臂杆上的槽道配合的挡条,所述挡条长度 在2cm-20cm的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三棱柱式框架采用三个相同的矩形框架两两相互焊接而 成,所述三棱柱式框架的承载板上还固定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杆焊接在三棱柱式框架上,位置上与三棱柱式框架 的承载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杆上的槽道为圆弧形槽道或U形槽道,用于与工装 盘配合时,使得工装盘上的挡条与槽道配合限定工装盘的位置,避免工装盘 发生滑动,并且,相邻两个工装盘的间距通过挡条进行阻挡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盘周侧开有环形槽,形成滑轮式结构,所述环形槽 与链条配合,通过将链条预先放置在工装盘上的环形槽内,在将放置链条的 工装盘放置在悬臂杆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针对链条在汽车发动机或其他装配应用中的工装架构,采用 三棱柱式框架作为支撑架体,便于对链条进行取件和放件,在三棱柱式框架 上固定有悬臂杆,通过与链条配合的工装盘插入到悬臂杆上进行使用,而且, 在每个悬臂杆的下方设置有物料盒进行与链条相对应的部件的放置。该工装 架构应用多样,制作方便,提高了多种链条分类存储用于装备的效率,避免 混乱。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 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客车发动机链条放置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工装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结构主视图;
图6为安装有悬臂杆的三棱柱式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7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磨的纳米钻石烯复合电镀工艺
- 下一篇:一种彩钢板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