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江豚水上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2221.6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5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于道平;郑爱芳;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A01K6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13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江豚 水上 运输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江豚养殖专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江豚水上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长江江豚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中,目前其种群数量已不足1000头,极度濒危。鉴于长江干流及大型通江湖泊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原地保护长江江豚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困难。因此,迁地保护和在人工环境中繁殖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将在这些环境中繁殖出的江豚作为补充个体或群体,逐步地释放到长江及通江湖泊中,以补充该物种的自然群种,避免物种灭绝。
野外救护的江豚被捕获后,需要及时从捕获现场运输至具备条件的养殖场所。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其皮肤湿润,应防止江豚窒息,另外,还应尽量减少其应激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江豚水上运输装置,可以为江豚远距离长时间运输提供保障条件,运输过程中江豚舒适度高,技术人员工作量小,运输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江豚水上运输装置,包括小艇,所述小艇内前后两端沿艇身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前、后限位槽,所述前、后限位槽内沿垂直方向活动设置有前、后浮阀,所述前、后浮阀之间架设有担架,所述前、后浮阀上方可扣合地设置有敞口的上盖。
所述前、后浮阀上的上缘都设置有左、右上开口槽,所述上盖的下缘匹配的设置有左、右下开口槽,所述左上开口槽与左下开口槽配合形成左限位孔,所述右上开口槽与右下开口槽配合形成右限位孔,所述担架的左右架杆分别设置在左限位孔、右限位孔内,所述的限位孔孔径大于所述架杆的孔径。
所述的上盖上沿小艇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中空的加强管,所述加强管一端封闭,所述加强管下方设置有喷淋孔;还包括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进水孔设置在担架下方的小艇内、出水孔与所述加强管的开口端联通。
所述小艇的艇身两侧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所述的担架一端设置有左、右鳍孔,另一端设置有排泄孔。
所述小艇的艇身上还设置有多个水密舱,所述的小艇的艇身前端设置有挂鼻。所述小艇上方还设置有防护罩。
使用所述装置进行江豚运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野外捕获江豚后放置于担架上,并将江豚的两个胸鳍放置在左、右鳍孔内,将其肛门对准排泄孔;
B、将本装置放置于现场水体内,打开防护罩,取下上盖,将担架抬放到小艇内,担架架杆放置在前、后浮阀的左、右上开口槽上;扣合上盖;
C、在小艇上设置蓄电池,将潜水泵7置于小艇内,其进水孔设置于所述小艇内,出水孔与所述加强管的开口端管道联通;运输过程中,间歇性开启潜水泵,通过加强管的喷淋孔向江豚体表喷水保湿;
D、关闭防护罩,通过挂鼻将小艇拖挂在动力船上,将江豚运输至养殖场水域。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体现在:A、小艇的艇身两侧设置有多个透水孔,运输过程中,可保持艇身内外部水流畅通,随时换水,提高运输过程中的舒适度;B、担架假设在前、后浮阀上,其高度可随水位升降,可保证江豚不被窒息;C、限位孔孔径大于所述架杆的孔径,从而使得水位高度可由限位孔控制;D、运输过程中,江豚的体重大部分由浮力支撑,舒适度较高;E、运输过程中间歇开启潜水泵,可向江豚体表喷水,防止皮肤干裂;F、加强管可防止江豚脱离小艇,同时充当喷淋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江豚水上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江豚水上运输装置的艇身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可见,本发明的江豚水上运输装置,包括小艇1,所述小艇1内前后两端沿艇身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前、后限位槽2、2’,所述前、后限位槽2、2’内沿垂直方向活动设置有前、后浮阀3、3’,所述前、后浮阀3、3’之间架设有担架4,所述前、后浮阀3、3’上方可扣合地设置有敞口的上盖5。
所述前、后浮阀3、3’上的上缘都设置有左、右上开口槽30、30’,所述上盖5的下缘匹配的设置有左、右下开口槽50、50’,所述左上开口槽30与左下开口槽50配合形成左限位孔,所述右上开口槽30’与右下开口槽50’配合形成右限位孔,所述担架4的左右架杆40、40’分别设置在左限位孔、右限位孔内,所述的限位孔孔径大于所述架杆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师范大学,未经安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2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管自动盘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刚石线锯排线校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