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充氧净化复合介质湿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91208.2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科柏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村 生活 污水 动力 净化 复合 介质 湿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 充氧净化复合介质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 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 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 理系统。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 物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人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排放的生活污 水量的增大及污染物增加,自然处理系统接受量有限,很难消化, 往往造成环境恶化,土壤生态破坏及植物坏死,污染环境。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采用常规生化处理,都需要动力强制 曝气增氧,需要消耗大量的动力,导致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居高不 下。采用无动力曝气增氧的方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无动力供 氧,取消动力设施。此举既节省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又节省 运行管理费用,尤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同时传统人工湿地 ,要求面积大,对一些场地限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多介质人工 湿地,大大节约了场地面积及投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农 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充氧净化复合介质湿地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充氧净化复合介质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 接的格栅集水池、调节初沉池、厌氧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 、复合介质湿地,所述格栅集水池内设有格栅板,所述厌氧池、水 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内均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池上设有密封 盖,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均设有无动力充氧装置,所述无 动力充氧装置包括跌水充氧座,所述跌水充氧座上横向排布有多个 均匀设置的通孔,所述跌水充氧座设置在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触氧 化池的进水端并且分别与厌氧池、水解酸化池连通,所述水解酸化 池与厌氧池之间、接触氧化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均有高度落差,所 述接触氧化池内还设有无动力转轮,所述无动力转轮的下半部分浸 入水中,其一侧的轮齿位于跌水充氧座的下方,所述复合介质湿地 的底部铺设滤料,上部种植有水生植物。
优选的,所述格栅集水池与调节初沉池的底部通过第一管道连 通,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调节初沉池与厌氧池的上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接触氧化池与复合介质湿地的底部通过第三管道 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内设有第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无动力转轮采用轻质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滤料包括石英砂及陶粒滤料,所述陶粒滤料作为 生物膜载体。
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充氧净化复合介质湿地系统的使用 方法,包含以下方法步骤:
St1:除杂:将污水排入格栅集水池1内除去生活污水中的大悬 浮物;
St2:静置沉淀:在调节初沉池中均化水质水量;
St3:有机物分解:利用厌氧菌的作用,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 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St4:水解酸化: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 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 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去除氨氮,降 低废水氨氮浓度;
St5:接触氧化: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长于生物 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 很高的生物量;
St6:复合介质湿地处理:在复合介质湿地底部采用石英砂、陶 粒生物填料;上部采用水生植物;石英砂及陶粒滤料在水处理方面 主要做过滤材料和生物载体两种用途,其中陶粒填料即可作为过滤 材料也作为生物膜载体,可利用陶粒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的物 理特性和亲微生物的性能,湿地的水生植物还能够为水体输送氧气 ,增加水体的活性,还可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处理即得 干净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科柏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科柏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1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