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车前悬油缸导向套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3346.1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8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汪立平;张振忠;兰根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3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车 前悬油缸 导向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缸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车前悬油缸导向套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工矿车辆装载量大,人们对其的机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平均行驶速度、行驶平顺性、横向稳定性、缓冲可靠性和乘坐舒适性是对其机动性的几个重要指标,这些都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相关,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是由其悬架系统来决定的,目前,悬架油缸已经普遍的应用在矿车悬架系统中。
导向套是矿车前悬油缸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各密封沟槽的同轴度、端面跳动度要求很高,否则会导致油缸的密封件提前失效而导致油缸的功能失效。
导向套属于薄壁类零件,要达到以上要求,加工过程的装夹很关键,否则会因加工应力导致变形失效,目前的导向套加工方法还不成熟,许多都因应力变形失败,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车前悬油缸导向套加工工艺,通过合理的加工顺序、工装消除了导向套加工过程的应力变形,保证了零件的同轴度、圆度、端面跳动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矿车前悬油缸导向套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铸造→粗车→半精车1→半精车2→钻孔、攻螺纹→精车;
其中,半精车1和半精车2工序中,使用夹套将导向套装夹到卡盘上;
精车工序中,采用压装结构对导向套进行固定,所述压装结构包括夹持在卡盘上的工装法兰和压板,所述工装法兰与导向套的一端之间通过螺钉固接,所述压板位于导向套的另一端,所述压板与工装法兰之间通过螺栓固接,从而将导向套压紧在工装法兰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铸造→检验1→粗车→检验2→半精车1→半精车2→钻孔、攻螺纹→精车→刻标识→检验3→入库;具体工艺如下:
铸造:合理浇注,得到铸件;
检验1:铸件材料成份检查;
粗车:外圆、内孔、端面车削;
检验2:UT检查、MT检查;
半精车1、2:内孔、外圆、沟槽、端面车削,车削过程用夹套防护,避免夹持变形;
钻孔、攻螺纹;
精车:分三个工步
工步1:车床卡盘夹持工装法兰,找正后车削法兰端面,用螺钉将导向套固定到法兰上,车削另一端面到尺寸;
工步2:压板固定在工件外围,压紧端面,车削内孔、沟槽到尺寸;
工步3:压板固定在工件内部,压紧端面,车削外圆、沟槽到尺寸;
刻标识→检验3→入库:刻标识,三坐标测量仪检查所有尺寸、形位 公差,合格入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粗车步骤中:外圆、内孔、端面车削,各留3mm的加工余量。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半精车1、2步骤中:内孔、外圆、端面车削,打螺纹孔端面车削到位,长度留0.1mm余量,内孔、外圆、沟槽深度宽度各留0.5mm余量;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精车工步1中:车床卡盘夹持工装法兰,找正后车削法兰端面,用螺钉将导向套固定到法兰上,车削另一端面,端面跳动度小于0.05,转速220r/min,进给量0.22mm/r。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精车工步2中:压板固定在工件外围,压紧端面,车削内孔、沟槽到尺寸,转速200r/min,进给量0.1mm/r。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精车工步3中:压板固定在工件内部,压紧端面,车削外圆、沟槽到尺寸,转速200r/min,进给量0.1mm/r。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套材质为QT600-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矿车前悬油缸导向套加工工艺,通过合理的加工顺序、工装消除了导向套加工过程的应力变形,保证了零件的同轴度、圆度、端面跳动度,合格率达到98%。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半精车工序的工装示意图;
图3是精车工序工步1的工装示意图;
图4是精车工序工步2的工装示意图;
图5是精车工序工步3的工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工装法兰,2、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33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