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0038.2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淼军;汪明元;单治钢;徐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滑桩 支护 效果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所述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包括:抗滑桩顶部位移监测单元、抗滑桩与土体接触面压力监测单元以及抗滑桩桩身内部的变形和受力监测单元;所述抗滑桩顶部位移监测单元、抗滑桩与土体接触面压力监测单元和抗滑桩桩身内部的变形和受力监测单元分别通过解调器与微机相连。本发明所提供的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与现有的监测系统相比较,能够实现全面评价抗滑桩支护效果的立体式监测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内容单一和评价准确性低的问题;通过各监测量的时间序列曲线准确判断抗滑桩的支护效果,并及时对治理效果不佳的坡体采用适当的补充治理措施,实现对滑坡体危害对象的有效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实施过程,数量众多的大型工程项目相继在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区建设。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滑坡灾害对工程的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在这些数量众多的工程滑坡中,相当一部分采用抗滑桩进行治理。由于滑坡发育区域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设计参数的经验性,抗滑桩治理失效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在抗滑桩施工完成后,对其治理效果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抗滑桩的抗滑效果进行评价。
目前,在抗滑桩的监测内容以位移监测为主,即在抗滑桩桩顶设置GPS监测点,并定期对桩顶的位移进行监测。由于桩顶位移无法全面反映出抗滑桩深部与滑坡体的相互作用,因而使得位移监测数据仅能有限地评价治理效果,桩土相互作用复杂时甚至不能有效地进行抗滑效果的评价。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解决方案:
一种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所述抗滑桩支护效果监测系统包括:
-抗滑桩顶部位移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抗滑桩的位移量;
-抗滑桩与土体接触面压力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抗滑桩与周围土体间的接触情况,从而用于判断抗滑桩对坡体的支挡效果;以及
-抗滑桩桩身内部的变形和受力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抗滑桩桩身内部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所述抗滑桩顶部位移监测单元、抗滑桩与土体接触面压力监测单元和抗滑桩桩身内部的变形和受力监测单元分别通过解调器与微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抗滑桩顶部位移监测单元包括GPS接收机,所述GPS接收机安装在抗滑桩顶部,所述GPS接收机用于实现定期接收抗滑桩桩顶的坐标数据,并根据两个采集时间点的坐标值计算位移量。
优选地,所述抗滑桩与土体接触面压力监测单元包括桩前土压力盒、桩后土压力盒和桩侧土压力盒,所述抗滑桩与土体接触面压力监测单元沿着垂直方向设置在抗滑桩桩身上且埋设于和抗滑桩接触的土体中。
优选地,所述桩前土压力盒、桩后土压力盒和桩侧土压力盒为光纤光栅土压力盒。
优选地,所述桩前土压力盒、桩后土压力盒和桩侧土压力盒均设置在抗滑桩各边的长中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抗滑桩桩身内部的变形和受力监测单元包括应变计和钢筋计,所述应变计用于测量抗滑桩内部顶的变形,所述钢筋计用于测量抗滑桩内部的拉力。
优选地,所述抗滑桩内的竖向受力钢筋上相同间距交替地设置应变计和钢筋计。
优选地,所述应变计采用钢丝与抗滑桩内的竖向受拉钢筋捆绑,应变计的长度方向与受拉钢筋一致。
优选地,所述钢筋计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抗滑桩内的竖向受拉钢筋焊接,钢筋计的方向与受拉钢筋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0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