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折叠连接翼布局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7967.7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7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曹守元;魏志华;李军;杜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B64C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连接 布局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翼布局飞行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连接翼布局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翼的模型飞机、无人机和载人机多为常规布局,若想提高机翼面积,就不得不加大翼展,导致飞机质量增大,同时结构强度降低。当前存在的连接翼飞机,多数是在机翼上部添加了一个尺寸较小的上翼,上翼面积比较小,只是类似于平尾的一种结构,不能有效增加翼面积。
可折叠是飞机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目前的飞机折叠方式单一,仅仅是机翼的折叠,并且往往是将完整的机翼一分为二从而实现折叠,导致机翼整体强度下降;机翼向上翻折,横向长度减少却又增加了竖向高度,导致折叠效果不是很明显。
有关文献仅仅是粗略提出了连接翼布局的优点,大多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应用到实际当中;在阐述时由于没有实物参考往往不够准确,模糊点较多。且未看到连接翼与可折叠的结合,事实上连接翼的菱形布局和整体结构特点,在折叠设计中独具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快速折叠与释放、翼面积大、结构强度高、方便携带的可折叠连接翼布局无人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折叠连接翼布局无人机,包括:
机身;
一对后掠的前机翼,对称设置在机身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前机翼通过第一折叠组件与机身连接;
一对前掠的后机翼,对称设置在机身上方的左右两侧,两个后机翼通过第二折叠组件连接;
两个垂尾,分别设置在机身左右两侧的前机翼和后机翼的翼梢之间;
所述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均包括本体、机翼转动机构和机翼锁定机构,所述的第一折叠组件的本体与机身的连接处设有机身旋转机构和机身锁定机构。
所述的机翼转动机构为用于将机身左右两侧机翼铰接的销轴,所述的机翼锁定机构为用于穿过机身左右两侧机翼的弹簧销,销轴和弹簧销均设置在折叠机构的本体上。
每个机翼设有至少两个翼梁,所述的翼梁的根部凸出于机翼的根部,机身左右两侧机翼对应的翼梁的根部相互配合形成供销轴或弹簧销穿过的带孔单双耳片结构。
每个机翼分别设有前翼梁和后翼梁;
一对前机翼的前翼梁的根部相互配合形成供销轴穿过的带孔单双耳片结构,后翼梁的根部相互配合形成供弹簧销穿过的带孔单双耳片结构;
一对后机翼的后翼梁的根部相互配合形成供销轴穿过的带孔单双耳片结构,前翼梁的根部相互配合形成供弹簧销穿过的带孔单双耳片结构。
前机翼的翼梁的根部呈后弯的弧状,后机翼的翼梁的根部呈前弯的弧状,所述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均设有用于引导翼梁根部转动的滑轨。
此处所述的后弯指弧的内侧朝前,所述的前弯指弧的内侧朝后。
所述的机身旋转机构为与机身转动连接的销轴,所述的机身锁定机构为与机身配合的弹簧销,销轴和弹簧销均设置在第一折叠组件的本体上。
所述的垂尾与前机翼的翼梢固定连接,垂尾与后机翼通过设置在垂尾中的转轴及设置在后机翼翼梢中的轴承转动连接。
一对前机翼均呈平行四边形,一对后机翼均呈梯形。
优选地,后机翼的翼根的长度与前机翼的翼根的长度一致,后机翼的翼梢的长度比前机翼的翼梢的长度短,后机翼面积小于前机翼,这样能保证无人机的俯仰力矩及重心位置,使其结构更加合理。
前机翼和后机翼均采用S翼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缝后退式襟翼的调整方法
- 下一篇: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