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用的冷却系统调节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7986.1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0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陈伟文;李志明;陆云锋;黄运松;毛洪炎;欧阳俊;肖妹;林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5;F24F11/61;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梁顺珍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冷凝 空调 机组 冷却系统 调节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用的冷却系统调节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11:获取冷媒信息测量值;进行调节,若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泵开启,则进入步骤S12;否则重复执行S11直到压缩机加载至加载区时进入步骤S2;S12:获取冷却水温测量值,与冷却水温预设值进行比较,进行调节;S21:获取冷媒信息测量值,进行调节。本发明的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用的冷却系统调节控制方法能有效避免压缩工作过程中因冷凝压力大幅度频繁波动而使冷却系统频繁启停的情况出现,保障了冷凝压力调节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式冷凝设备的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冷凝压力的调节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风机和冷却水泵组成,其控制冷凝压力的方式目前是通过控制冷却风机和冷却水泵的启停来调节冷凝压力,以使冷凝压力在正常范围内运行。传统的控制方式为:通过冷凝压力控制器检测系统冷凝压力,当冷凝压力高于设定值的上限时,则开启冷却风机和冷却水泵,当冷凝压力低于设定值的下限时,则关闭冷却风机和冷却水泵。这样的控制方式虽然实时检测冷凝压力,但由于实际中,冷凝压力的测量值会在较大的范围内波动,控制调节的控制系统和冷却系统都不能做得实时连续响应,只能以采样时间点时获得的冷凝压力测量值为调节的依据,由于冷凝压力波动较大导致了在采样时间点时获得的冷凝压力测量值与冷凝压力的有效值有较大差距,导致了冷却系统的调节不符合冷凝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不能有效调节,而且较大的波动还导致冷却水泵和冷却风机根据波动的情况频繁的切换启停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即使控制系统和冷却系统能实时连续响应,也同样会因波动较大而频繁切换冷却系统的启停。然而,正由于冷却水泵、冷却风机对系统环境进行冷却改变冷凝压力,当冷却水泵、冷却风机频繁地改变启停状态更进一步地加剧了冷凝压力的波动,导致无法有效地控制冷凝压力的相对稳定,当用户末端冷量需求有较大变化时,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调节。而且频繁启停冷却水泵、冷却风机也会大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是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冷凝压力调节控制方法,使冷凝压力能精确、有效、稳定地得到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用的冷却系统调节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起动调节步骤:压缩机启动后,执行如下步骤:
S11:获取冷媒信息测量值,与冷媒信息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满足调整条件时,增开或减开冷却系统,并判断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泵是否开启,若冷却水泵开启,则进入步骤S12,否则重复执行S11直到压缩机加载至加载区时进入步骤S2;
S12:获取冷却水温测量值,与冷却水温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满足调整条件时,增开或减开冷却系统,并判断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泵是否关闭,若冷却水泵关闭,则返回步骤S11,否则重复执行S12直到压缩机加载至加载区时进入步骤S2;
S2:系统运行调节步骤:
S21:获取冷媒信息测量值,与冷媒信息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满足调整条件时,增开或减开冷却系统;
上述步骤S1、步骤S2中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和若干冷却风机,所述加开一级冷却系统为增大冷却风机风量和/或增大冷却水泵的冷却水量;所述减开一级冷却系统为减少冷却风机风量和/或减少冷却水泵的冷却水量。
这样的方式在压缩机启动时,进行多级调节而不是直接启停,避免冷却系统的频繁启停而加剧冷凝压力的波动;此外,当冷却水泵开启后,以冷却水温作为判断是否调整冷却系统的依据,把波动大、变化频繁的冷凝压力转化为波动较小的冷却水温作为参数,能有效避免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频繁切换,同时又保障压缩机的有效正常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7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