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线草中耳草酮A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824.0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3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丽美;廖端芳;夏伯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线 中耳 提取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线草中耳草酮A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将水线草用醇溶剂进行提取,分别用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反复多次萃取;浓缩得精提浸膏;甲醇超声溶解,过滤,滤液经正相硅胶柱层析,然后采用柱层析分离法或制备液相分离法或刮板法进一步纯化,得到耳草酮A。本发明方法分离水线草中耳草酮A成分的产率高,方法简便快捷,纯度高;所得耳草酮A可用于制成抗肿瘤的辅助药物,为研发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线草中耳草酮A的提取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的重大疾病。据统计,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而且呈现年轻化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癌症的平均5年存活率仅为25%左右,可见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十分迫切。药物治疗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目前已经开发了数十种抗肿瘤药物,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命或者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但是肿瘤的药物研究还是面临着巨大挑战,抗癌药物多有细胞毒药物,副作用多;而中药有几千年的人体毒性实验的基础,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一直是研究热点。
水线草,又名伞房花耳草,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耳草属植物水线草Hedyotiscorymbosa(L.)的干燥全草。苦、寒,入肺、大肠二经;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烫伤,与常山、马鞭草混合煎服能治疟疾。目前临床上,水线草的主要用途是与白花蛇舌草混用治疗癌症(南京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535.),但其抗肿瘤物质基础尚不明确。
水线草中主要含的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和三萜酸类。耳草酮A、鸡屎藤苷甲酯(鸡矢藤苷甲酯)都为环烯醚萜类,从水线草中分离得到,且都不存在于白花蛇舌草中。2007年,研究者首次从水线草分离得到耳草酮A,现代研究从水线草中分离的耳草酮对P-多蛋白糖介导的多向性抗药的人体肝细胞瘤逆转时发现耳草酮能够明显地选择性地抑制R-HepG2和HepG2增殖,而且对正常的人体肝细胞WRL-68没有影响,表明耳草酮A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Grace Gar-Lee Yue,Julia Kin-Ming Lee,Ling Cheng,Ben Chung-Lap Chan,LeiJiang,Kwok-Pui Fung,Ping-Chung Leung and Clara Bik-San Lau.(2012).Reversal ofP-glycoprotein-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byhedyotiscone A,a compound isolated from Hedyotis corymbosa.Xenobiotica,42(6):562-570.)。
目前尚未检索到水线草中耳草酮A提取分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线草中耳草酮A的提取分离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线草中耳草酮A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线草用醇溶剂进行提取,得到水线草醇提物;
2)将所得水线草醇提物分别用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反复多次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浓缩得精提浸膏;
3)将所述精提浸膏用甲醇超声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后经正相硅胶柱层析,用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所述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剂,和二氯甲烷-石油醚洗脱剂;
4)将步骤3)所得洗脱液采用柱层析分离法或制备液相分离法或刮板法进一步纯化,制得耳草酮A;
所述柱层析分离法包括将步骤3)所得洗脱液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甲醇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制得耳草酮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