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识别方法、识别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7272.2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7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康;金尚忠;李文环;邹艳秋;余彬彬;陈亮;王乐;石岩;邹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三维 生成 方法 识别 设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识别方法、识别设备及系统,所述生成方法包括提供一个具有二维平面矩阵的承载物;在所述承载物的所述二维平面矩阵上打印出二维码;在打印的油墨中添加荧光材料,在打印二维码之前或之后的二维平面矩阵中打印第三维度荧光阵列,使得所述第三维度荧光阵列与二维码重合形成荧光三维码的平面图。本发明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通过在二维平面矩阵上打印二维码和具有荧光材料的第三维度荧光阵列,使得所述第三维度荧光阵列与二维码重合形成荧光三维码的平面图,进一步地可根据需要可获得具有不同荧光材料的三维码,数据容量大;获取所述荧光三维码中的荧光信号需要使用紫外、紫光或蓝光、绿光激光激发,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码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识别方法、识别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识别码经历了条形码、二维码和三维图像码的发展过程。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白空,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通过与网络上的数据库相连,显示条形码对应产品的信息。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通过连接数据库,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装置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单一维条形码只是在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二维条形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是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代码,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随着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条码的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处理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增大条码尺寸或增大条码密度的解决方案都有其局限性:增大条码尺寸需要条码载体提供更大的印制面积;而增大条码密度,需要印制设备、识读设备在精度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并且会降低条码的抗干扰能力,极大限制了条码的使用环境。
为解决这些问题,又对二维条码进行了扩展,提出一种新的条码——三维码。三维码是在二维码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来携带信息,增加条码的信息容量。最常见的一种三维码是以颜色作为第三维度的信息载体。它在传统条码的基础上应用色彩编码,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来表示数据信息,具有二维条码的码型结构,但其信息密度远大于同尺寸的二维条码。
然而,颜色作为第三维度的信息载体三维码,信息载体形式单一;以组合后的颜色表示数据信息,使得数据容量有限,且组合后的颜色可能会出现界限不明确的情况,导致数据信息错误,信息安全可靠性差,从而影响三维码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可生成具有不同荧光材料的三维码,提高数据信息的容量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所述生成方法包括:提供一个具有二维平面矩阵的承载物;在所述承载物的所述二维平面矩阵上打印出二维码;在打印的油墨中添加荧光材料,在打印二维码之前或之后的二维平面矩阵中打印第三维度荧光阵列,使得所述第三维度荧光阵列与二维码重合形成荧光三维码的平面图。
可选的,所述二维平面矩阵的承载物为纸张或塑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7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