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ID自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1964.1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唐灿耿;余家泽;郭振丰;高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id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ID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PID自动控制系统,其只能接收、处理电压信号,最终输出的控制信号也是电压信号,无法处理电流信号,也不能输出电流信号;而且,现有的PID控制系统,其不能将接收的传感器电流信号,经运算输出后达到预期的电流信号,从而使得其使用范围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ID自动控制系统,其不仅能接收电流信号、输出电流控制信号,还可以将接收的电流信号经运算后达到预期的电流信号,使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PID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将传感器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用于将预期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用于将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的输出值进行误差计算的误差计算电路,用于将误差计算电路输出的误差电压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的PID运算电路,用于将PID运算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成预期电流信号的电压转换电流电路,用于给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误差计算电路、PID运算电路、电压转换电流电路供电的供电电源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可以接收电流信号,设置的电压转换电流电路,可以输出电流信号;而且,这种PID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将传感器的电流信号控制在预期的电流信号值上,使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PID运算电路包括有并联设置的反向比例电路、反向积分电路、反向微分电路,还包括有用于将反向比例电路、反向积分电路、反向微分电路的输出信号值进行叠加运算的反向求和电路。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这种PID运算电路,运算精度高,准确率高,性能可靠。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供电电源电路包括有用于给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反向求和电路、电压转换电流电路供电的第一供电电源电路,用于给误差计算电路、反向比例电路、反向积分电路、反向微分电路供电的第二供电电源电路。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使得其对各个电路的供电效果更好,整个系统的运算精度更高、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误差计算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PID运算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电压转换电流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电源电路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供电电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一种PID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有用于将传感器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用于将预期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用于将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的输出值进行误差计算的误差计算电路,用于将误差计算电路输出的误差电压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的PID运算电路,用于将PID运算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成预期电流信号的电压转换电流电路,用于给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误差计算电路、PID运算电路、电压转换电流电路供电的供电电源电路。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的PID运算电路包括有并联设置的反向比例电路1、反向积分电路2、反向微分电路3,还包括有用于将反向比例电路1、反向积分电路2、反向微分电路3的输出信号值进行求和运算的反向求和电路4,所述的供电电源电路包括有用于给第一电流转换电压电路、第二电流转换电压电路、反向求和电路、电压转换电流电路供电的第一供电电源电路,用于给误差计算电路、反向比例电路、反向积分电路、反向微分电路供电的第二供电电源电路。
如图2、3所示,电路中的R6为电流取样电阻,将各种传感器输出端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集成电路芯片U3将电压信号进行放大以提高其带载能力,使得下一级电路可以最大程度的从该芯片的电压输出信号OUT1获得电压信号,电容C2起到对芯片U3的滤波作用,图3中的R23与R6、U5与U3、C8与C2作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1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