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压力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8344.0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3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浅野诚一郎;和田秀雄;细原靖治;长田耕一;丹羽浩志;户木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桂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5D16/00 | 分类号: | G05D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神奈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压力 调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晃动并确保迅速的响应特性的同时能够实现稳定的压力调整的气体压力调整装置。通过设置经由主引导环路(20)与下游管(13)连接并基于规定的基准动作控制压力(Ps)控制主阀(11)的动作的主引导调节器(21)、以及经由与主引导环路(20)不同系统的副引导环路(30)与下游管(13)连接并基于比基准动作控制压力(Ps)高的规定的压力(Pss)控制主阀(11)的开闭动作的副引导调节器(31),确保迅速的响应性的同时实现稳定的气体压力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气体供给系统中使用将以一次压力从上游侧输送来的气体等减压到二次压力而供给至下游侧的引导调节器(パイロットガバナ)的调节器(气体压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術
例如,在城市气体等的气体供给中,为了将在上游侧输送管(以下,称作“上游管”)内以一次压力(高压/中压)运送的气体减压到预先设定的二次侧设定压力而供给至下游侧输送管(以下,称作“下游管”),设有气体压力调整装置(气体调节器)。
如图10所示,以往的气体调节器通常具备:调整从上游向下游的气体的量的主阀(调节器主体)11;以及连接于下游管13,并根据下游侧的压力(以下,称作“二次压力”)P2的变化控制调节器主体11的引导调节器21。引导调节器21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当二次压力P2成为规定的基准动作控制压力Ps以下时,使主阀(调节器主体)11动作而向下游侧供给气体。
使用了这样的引导调节器21的气体压力调整装置具有如下相反的特性,当改善对下游侧的压力变动的响应性时,容易发生晃动,当抑制晃动的发生时响应性变差。
在设置于气体等供给线中的调节器等中,不允许使晃动发生。因此,作为确保流量的同时不发生晃动的方法,可考虑充分缩挤引导调节器21的排气用节流部22,但是该方法中与二次压力P2的降低相对应,调节器主体打开的动作的响应性显著降低。特别是,气体压力调整装置从完全停止的完全关闭状态开始下游管13侧的使用而使用量增加的情况下,从开始使用而二次压力P2降低的时间点至调节器主体11实际进行动作为止,需要等待时间,因此,取决于下游侧的使用量和配管容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该等待时间内二次压力降低过大的情况。
作为为了避免如此响应延迟而二次压力P2极端降低的状态,抑制晃动的发生的同时改善响应特性用的现有技术,提出了图11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除主引导调节器SB以外,还设有副引导调节器SC。副引导调节器SC的下游管13侧经由副引导线S28而连接于将主引导调节器SB连接到下游管13主引导线S26。另外,副引导调节器SC的动作设定压力设定得比主引导调节器SB低。如此构成,以抑制主引导调节器SB的晃动的方式进行调整的同时,二次压力P2降低时,首先副引导调节器SC响应而使响应特性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3-786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对比文件1中记载的气体调节器中,虽然响应特性改善,但是当副引导调节器SC动作时,气体从副引导调节器SC经由副引导线S28及主引导线S26流向下游管13。
该气流对供应给主引导线S26的二次压力P2产生影响。因此,存在当副引导调节器SC开始动作时无法将下游管的二次压力P2准确地传递给主引导调节器SB,主引导调节器SB的动作不稳定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晃动产生的同时获得迅速的响应特性,而且能够确保稳定且充分的流量的气体压力调整装置(气体调节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气体压力调整装置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特征在于,具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桂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桂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8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